西风愆阳,越水茫茫。
春日迟迟,淑女采桑。
七月流火,八月芦花,满汀洲。
九月肃霜,十月蟋蟀,入我床。
万物熙熙,白驹黄鸟。
鱼潜在渊,鹤鸣慢飞翔。
越国啊越国,徜徉啊徜徉。
感生悼死,魂归何方?
蜉蝣之羽兮,楚楚衣裳。
心之忧矣,魂归何方,
何方?
寒冷的冬夜里,一群身着囚衣的人在劳作之后聚坐在篝火旁。夜深了,万物萧索,四周寂静无声,只有篝火中的木柴在微微作响。随着流水般缓慢澄静的伴奏响起,整齐的男声合唱深情地唱出上面的那段词,声音没有激动也听不出落寞,吟诵一般……这是电视连续剧《卧薪尝胆》中的一个片段,它发生在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君臣蒙着亡国之耻进入吴国为奴时。那首深深打动我的歌曲就是它的插曲——《越歌》。这首歌曲之所以能够让我过耳难忘,是因为它的独特和它内部蕴涵的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情感。
在我的想象中,亡国之后的越国,它的国人不论用什么样的悲愤来形容也不为过,即使哭天抢地、声嘶力竭也是在清理之中的。但是我没有想到,这首插曲竟然以一种别样的优美来诉说这彻骨的疼痛。而在那看似平凡、平静、甚至是祥和的景色描述中,又寄托了多少说不清的悲伤、痛苦,还有多少殷切的爱与希望!
阳光下波光粼粼的越水,温暖春日里采桑的少女还是那样漂亮。夏日流火,芦花依旧布满岸边的小岛。深秋的肃霜和蟋蟀却偷偷地溜到我的床上。世间上的万物还是那样繁茂而自由地生长:鱼儿潜游,白鹤飞鸣。但是眼前的越国已经不是以前的越国了——近乎灭亡的越国啊!我深深热爱的祖国!你在无助地流浪吗?究竟什么才是你的将来?哪里才是你的方向?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啊?面对已经沦入他人手中,却仍旧是那样美丽的祖国,还有什么能够表达?是悔恨,是愤怒,还是渴望?虽然已经将她沦丧,但是那份融入血脉的无限的热爱又怎能随着王座的崩塌而消失?什么样的词句都不足以表达他们当时的心情了,在他人的国土上做奴隶的他们,只剩下这对祖国的美好回忆和殷殷思念。在这平实而简单的歌词中,足以蕴涵亡国的越人对祖国最原始的热爱;蕴涵他们无限的自责;蕴涵他们对祖国复兴的无限渴望。
是的,悲伤不一定需要激烈的表达。真正的悲伤,是无声的悲伤:感生悼死,痛彻心扉,精疲力尽却已经无力哭喊。恍惚间只记得往日的美好,那已经逝去的美好——是困境中唯一的安慰,有这样美好的记忆,困苦中的亡国之人还能感受到祖国的气息,还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还能感觉到残存的信心和希望。为了这美好的记忆,即使是痛苦、即使是屈辱、即使是非人的虐待,也可以忍受——这就是祖国的力量!
听着歌曲那舒缓而优美的旋律,听着那深情的唱诵,我的眼眶也不禁湿润:有些东西是万不能失去。因为她熔铸于我们的骨肉,流淌于我们的血脉,深藏于我们的灵魂——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感,就仿佛孩子对母亲,万物对大地,不论怎样都难以割舍的情感。我们愿意用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热情和全部生命去爱她,不计较任何得失。这就是祖国啊!
http://player0016.tudou.com/flv/004/263/250/4263250.fl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