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S

 找回密码
 进入圣域
查看: 3535|回复: 25

[转贴] 虎年新春看天下大勢:經濟問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4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该文转载自台湾联合报 Udn网络城邦,原作者:YST。

因为我觉得写得很有意思,所以就转载过来给大家看看,正好最近这里有很多文章都是关于经济的讨论。文章有点长,但是很有意思,值得耐心一看。

原文地址:http://city.udn.com/3011/3899567?tpno=0&cate_no=0

http://city.udn.com/3011/3902982?tpno=0&cate_no=0

——————————————————————————————————————————


一年之計始於春,所以虎年新春YST又回到【天下縱橫談】的基本話題,那就是政治,特別是國際政治。YST準備談五個話題:經濟問題、兩岸關係、軍事考量、中美搏奕、中東與中亞。



上面這五個話題以「中美搏奕」最為重要,但是以「經濟問題」最為基礎。經濟是全球所有問題的核心。所以考量再三,YST 選擇以經濟問題作為開場。



(一)自由經濟與資本主義的分崩離析



甲. 美國在世界金融體系的訛與吹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成為西方資本主義最大的代表,也是自由經濟的創立者和鼓吹者。超過半個世紀,美國的經濟理論和金融體系被捧為世界的經典楷模和全世界學習的對象,美國也以世界經濟的導師自居,到世界各處演講和推廣它這套學說與制度。



1999年有一期【時代】雜誌,它的封面人物有三位財經專家:美國聯儲會主席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美國前後任的財政部長魯賓(Robert Rubin)與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這個全球最富盛名的【時代】雜誌稱他們三人為“拯救世界的團隊”(the committee to SAVE the world),讚揚他們帶領全球金融體系度過當時的危機,見下圖。





圖01:【時代】雜誌1999年2月的封面故事



YST 不記得1999年有什麼世界性的金融危機,要有也不過是1998年由美國投資銀行所製造的亞洲金融危機,這個危機的程度、範圍與影響遠遠沒有達到世界性的規模,“拯救世界的團隊”完全是沒有事實基礎的吹噓,【時代】雜誌號稱沒有這“三劍客”全球經濟就會融化更是無稽之談。



首先,這個亞洲金融危機完全是美國製造的,目的在打擊亞洲新興國家,拖累日本,也給中國好看。

其次,美國投資銀行在亞洲國家撈了一大票後走人,把爛攤子留給受害國的政府和人民(泰國、韓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還有香港)。

第三,亞洲災難造成後由美國把持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 IMF)出面向受害國提出苛刻的條件助其恢復金融秩序,再用新條約把受害國剝一層皮。於是美國的三人小組就成了“拯救世界”的英雄了。



看到沒有?美國的左手作為加害者圈錢成功走人,得了實惠;美國的右手作為“拯救者”成了英雄,贏得美名。再由美國的寫手在美國出版的雜誌鼓吹美國的“貢獻”、美化骯髒的左手、讚美英雄的右手。這就完成了美國領導全球經濟的過程與論述。

美國在這個金融風波的遊戲中面子和?子全拿了,受害的亞洲國家和人民是活該。這算什麼?



薩默斯在評論亞洲金融危機時,指責當時觸發危機的國家欠缺美國所擁有的東西,那就是充足的資本、妥善監管的銀行體系、以及可靠和透明的企業會計制度。薩默斯完全是一派胡言,受害國的經濟基本面並不差(尤其是香港),金融危機是美國投資銀行大量熱錢進出利用受害國外匯儲備不足進行炒作套匯造成的。美國銀行不需要外匯儲備,不怕炒作,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可以無限量發行美元,當然資本充足。



看到沒有?

美國左手套匯圈錢;

美國右手(由美國控制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擺平左手引發的經濟危機;

然後美國媒體開動宣傳機器製造美國英雄;

最後美國“英雄”出面發表評論倒打一耙,指責受害國的種種不是。

好一個世界經濟的領導者!



其實,中國在這次金融事件中先破解了美國猶太人索羅茲的套匯穩住了香港,然後沒有隨著日圓貶值而貶值人民幣,這才避免了亞洲貨幣第二輪的瘋狂貶值。中國用犧牲自己的出口穩定了亞洲的金融秩序,中國才是穩定世界金融秩序的真正貢獻者,展露了一個有擔當、肯負責任的大國精神。



但是奇怪了,【時代】雜誌並沒有讚揚中國的犧牲和公平評價中國的貢獻,美國的猶太“三劍客”卻成了“拯救世界”的英雄。



乙. 西方的經濟理論在2008年徹底地分崩離析



美國這種左手圈錢行騙、右手調停撫平傷口的國際金融遊戲終於在2008年製造的金融危機中作法自斃。



2008年的金融危機其基本性質和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是一樣的,都是圈錢行騙。但是在實際操作上2008年的騙局有兩點非常不同:第一,騙外國人的錢,也騙自己美國人的錢;第二,金額數目太大,導致美國作法自斃。



YST 在

美國的金融危機」(2008/10/14)

就說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單是在美國造成的黑洞估計在60兆美元,亞洲金融危機頂多是一、兩千億美元的小兒科遊戲,差了兩個數量級都不止。2008年的金融騙局不但把歐洲國家壓得哀哀叫,美國自己的金融體系也壓垮了,嚴重的程度超過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如果不是美國政府前所未有的紓困活動(bail out),倒閉的金融機構比現在要多好幾倍。

而且2008年的金融危機事情還沒了,第二波的金融海嘯正在醞釀,由商業建築貸款違約所引發的銀行倒閉潮會大於第一波。



2008年金融海嘯沖垮美國的金融體系,也沖垮了歐盟的。



美國在2008年金融海嘯所犯的錯誤YST在「美國的金融危機」這篇文章中已經說得非常清楚。



讀者看到圖01站在中間最前面、那個頭像最大的英雄人物嗎?

他就是做了19年(1987~2006)美國聯儲會主席的葛林斯潘,是【時代】雜誌吹噓的拯救世界經濟的美國“三劍客”的首席劍客,台灣尊稱為「葛老」的世界經濟泰斗。



讀者看到圖01站在右後方沒有笑容的人物嗎?

他就是接替魯賓(左後方帶笑容)的前財政部長薩默斯。面對金融海嘯所留下來的爛攤子,薩默斯10年前指責亞洲金融體系的一堆重大缺點有哪一樣美國沒有犯?



想想看,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政府所犯的錯誤,沒有一個決定葛林斯潘沒有參與其中的決策。葛林斯潘是2008年金融海嘯的第一罪人。葛林斯潘所犯的錯誤不是一個或兩個,而是十多年來一連串的錯誤決定累積造成的。所以葛林斯潘所犯的錯誤不是意外或偶然,而是愚蠢和無知,再一次証明西方經濟理論基礎的薄弱與荒謬。



美國的經濟理論能聽從、金融制度能信賴嗎?



丙. 國務卿喜萊莉痛斥葛林斯潘



2010年02月25日,美國國務卿喜萊莉表示,美聯儲前主席葛林斯潘一派胡言的建議推動美國政府創下了破紀錄的預算赤字,使國家安全蒙上風險。



喜萊莉出席國會小組聽証會,為國務院2011年528億美元的預算申請進行辯護時表示,美國的鉅額外債削弱了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喜萊莉說:“十年前我們收支平衡,現在我們卻一直在償還外債,想到這些就令我痛心。”



喜萊莉接著補充說:“我曾擔任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成員,我清楚記得有一次我們舉行聽証會,葛林斯潘來演講作証為何需要增加開支和減稅,並說我們其實無需還債,在我看來簡直是一派胡言。”



YST 做一個小補充,很多年前我意外地在電視上看到葛林斯潘在聽証會上和某個國會議員(不是喜萊莉)的對話,99%的時間是「葛老」在說話。YST細心傾聽了一個小時,我承認沒有聽懂,而且是完全沒有聽懂。當時YST十分納悶,以為自己英文不好。今天看到絕頂聰明、英文頂呱呱的喜萊莉說她也沒聽懂,不禁哈哈大笑。「葛老」唬人的功夫真是爐火純青,連精明如喜萊莉都被騙倒了,YST 又算得了什麼?



丁. 美國的瘋狂經濟終於作法自斃



金融海嘯沖垮了美國的金融體系,再厲害的政客也無法為失敗的自由經濟和資本主義辯駁。想想看,你再伶牙俐齒能和喜萊莉.柯林頓比嗎?



【時代】雜誌吹噓的“三劍客”(Three Marketeers)現在看起來不就是「三個小丑」嗎?不,他們更像「三個騙子」。



經濟學是一個各說各話的軟科學,經濟學這個領域不可能有一言九鼎的泰斗。



讀者再看一眼【時代】雜誌這個封面照片和旁邊的阿諛之詞,這是典型的美式宣傳,你不覺得自己受騙嗎?

「三個小丑」外表道貌岸然,表現出得意和一股無可置疑的權威,其實全是胡說八道。就像聖經中耶穌臨終前所說的:神哪,他們做的事他們自己不知道。



呵呵呵,【時代】雜誌吹噓的“世界經濟泰斗”,原來是個阿斗。



是的,美國的瘋狂經濟終於作法自斃。



西方自由經濟的理論和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在2008年金融海嘯的衝擊下徹底地分崩離析。



(二)美國財政的雙赤字



甲. 美國經濟學家避談赤字問題



YST 在

美元正面臨崩潰邊緣嗎?」(2006/12/15)

這篇文章中一再強調並且用紅字標明:

美元問題的根本是「國際貿易赤字」和「政府開銷赤字」這個雙赤字所形成的壓力。


讀者不需要讀任何經濟學,基本常識和小學算術就告訴我們:

除非美國的雙赤字至少有一個消失,美元問題不可能得到解決。



看到沒有?經濟的問題和解決的方向就是這麼簡單。但是直到金融海嘯爆發美國的經濟學家,包括曩括80%諾貝爾經濟獎的美國經濟學大師們,極少有人在這方面作出論述。這是 YST最看不起美國經濟學家的地方,他們避重就輕,棄實務虛。

經濟學術的研究走火入魔倒也無所謂,經濟政策犯膚淺的錯誤就不能原諒了,到了經濟問題發生後胡亂出主意背離基本常識使經濟學變為荒謬學,這就不可思議了。

金融海嘯爆發前美國沒有經濟學大師敢質疑美國這種借錢消費的經濟理論,因為它是政治不正確的,不可能成為主流。



乙. 美國的國家負債鐘(The National Debt Clock )  



美國的經濟學家不重視雙赤字並不代表美國人民都是白癡,都接受經濟大師們的見解。經濟的基本面是簡單易懂的,並不需要博士學位,所以即使是普通美國草民也有強烈反對的,他們不是盲從,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叫竇士德(Seymour Durst)。



竇士德是紐約曼哈頓的一個房地產開發商。作為一個商人,他顯然不認同美國經濟學家這種靠舉債過豪華生活的經濟學。1989年,美國政府的負債是2.7兆,竇士德終於忍受不住了,他在紐約最著名的時報廣場(Times Square)建立了一個數字電子鐘,這個鐘顯示的不是時間,而是美國政府的負債數字。竇士德的用意是用這個鐘向美國人民提出警訊,告訴美國人民政府的負債如何像雪球一般的越滾越大。竇士德這個房地產開發商顯然比美國經濟泰斗葛林斯潘更懂得經濟。



竇士德在1995年死了,但是他的「國家負債鐘」仍然繼續不停地工作,見下圖。





圖02:紐約房地產開發商竇士德展示在紐約第六街的「國家負債鐘」。



上面這張照片拍攝的時間估計是2008年的四月。那時候美國政府的負債是九兆兩千零三十七億美元,平均每個家庭承擔的債務是七萬八千零四十八美元。



美國人很快就發覺竇士德的「國家負債鐘」有嚴重的設計疏忽,因為只要再過幾個月美國的負債就超過10兆,這個鐘的數字預留位子就不夠用了,這一點竇士德在他的有生之年從來沒有想到。



美國政府的負債在2008年09月30日果然突破10兆。竇士德的後人號稱要在2009年做一個新鐘,把數字從現在的13位增加到16位,但是直到現在還沒有完成,見下圖。





圖03:竇士德的「國家負債鐘」,2010年02月01日。美國政府的負債超過12兆3000億,平均每個家庭要分擔十萬四千兩百一十一元。



上面這張照片拍攝於歐巴馬總統在國會發表2010年國情咨文後的第5天。由於負債數字到達13位,我們看到代表美元的符號“$”被取消,讓位於10兆。



丙. 隱藏在負債數字後面的政治意義



美國2008年的 GDP是14,4414億,負債增加4548億,是國家生產總值的3%。

美國2009年的 GDP是14,2582億,負債增加1,4100億,是國家生產總值的9.9%。



2010年02月01日,歐巴馬總統向國會提出2010會計年度(2010年10月01日~2011年09月30日)的聯邦政府預算是3.8兆美元,這個預算同時預測2010年的政府赤字是1.56兆美元,破了去年1.41兆美元的赤字紀錄。歐巴馬總統向國會的解釋是這個預算包含了7870億的刺激經濟全套計畫,總統認為這個計畫會增加就業機會,希望國會支持這個走出經濟衰退的必要措施。



看到沒有?美國政府今年總預算是3.8兆美元,其中1.56兆美元是借來的,也就是說,借來的錢佔到總花費的41%。

想想看,預算的41%是借來的錢,這個比例實在太高了,YST認為美國政府的財政已經失控。



美國2010年的GDP估計是14,6239億,負債增加1,5600億,是國家生產總值的10.6%。



歐巴馬總統預測明年的預算還要增加3%,但是政府收入由於減稅政策反而減少,這使美國將連續三年赤字超過一兆美元。



美國負債已經超過12兆美元,要消除如此龐大的負債必須依靠長時間的規劃,所以長期預測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未來的事誰知道?所以長期預測一定包含種種假設,其實並不可靠。尤其總統幾乎肯定是提出非常樂觀的預測才能獲得人民的支持與國會通過,長期預測就更不可靠了,這是選票的民主遊戲,不可能改變的。



問題是,即使未來一切都像歐巴馬總統所預測的那麼樂觀,美國經濟真的如期走出衰退,美國的負債也會很快就會變得無法持續(unsustainable)。理由很簡單,如果把社會安全、老人醫療、各種其他政府福利和美國赤字累積的負債所必須支付的利息通通加在一起,這是固定的和必須支付的開銷,必須先把它從稅收中扣除,剩餘下來的經費才是可以動用的錢。政府的經濟學家計算,到了2020年能夠動用的經費只有稅收的20%。20%是遠遠不夠的,這個比例連國防開支都不夠,難道政府其他部門都喝西北風?



丁. 美國負債問題的嚴重和時間的緊迫



讀者一定會問:美國赤字增加的速度到底有多快?

答案是:2007年的估計大約是每分鐘一百萬美元;2010年的估計是每分鐘285萬美元。這就進一步警告我們,美國赤字的加速度是驚人的。



以目前赤字增加的速度,美國國債的利息支出很快就會壓垮政府。時間不會等人。

如果我們用溺水來作一個形象的比喻,那麼目前水已經淹到了美國胸口。

如果美國現在開始大刀闊斧地行動,那麼水也許上昇到了脖子就會停住。

如果美國現在沒有行動,把工作留給下一任總統,那就可能遭到滅頂了。



美國政府不但需要對赤字問題馬上展開行動,而且幅度要很大。

換言之,美國人民需要在生活方式上立即做出巨大的改變,否則就來不及了。

但是直到現在,美國人的生活一切都如常,改變並沒有發生,一點點都沒有。這就像一個債台高築、面臨破產的家庭,享樂成性仍不想工作,一方面四處打電話借更多的錢,一方面爸爸媽媽帶著孩子們照樣坐頭等艙、住五星級酒店、悠閒地豪華度假。



YST 個人認為美國這種以債養債的經濟模式不可能渡過2020年。



(三)美國經濟低迷不振的幾項指標



上一節我們談到美國總統在作長期規劃的時候總是把假設的條件定得非常樂觀,譬如刺激經濟的措施會非常有效、經濟景氣會很快到來等等,這是政治現實,誰當總統都會這麼做。但是真實的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YST 認為不是,美國目前的經濟環境並不好,經濟趨勢一點也不樂觀。

讓我們觀察一些經濟指標,下面這些數據來自2010年01月18日美國發行的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讀者看過後可以自己做判斷。



甲. 沈入水下的屋主



美國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名詞叫「美國夢」(American Dream),那就是擁有自己的房子。

是的,擁有一棟屬於自己的房子是非常幸福的事,房子在美國不僅僅是財產,很多情形下更是一種投資,因為房子的增值通常會帶來一筆可觀的財富。美國人通常會在房子增值後賣掉舊屋購入更大更好的新屋。



但是房價會漲也會跌,當房子的市價低過屋主貸款的時候,我們稱之為「沈入水下的屋主」(Drowning Homeowners)。屋主一旦沈入水下,這個家庭就非常危險了。因為美國是個高度移動(highly moble)的社會,一旦工作改變或是失去工作就必須承擔房價的損失。這個損失通常是巨大的,可以從幾千美元到幾十萬美元,有可能直接導致這個家庭的破產。



在經濟蕭條的期間,「沈入水下的屋主」是一個很有用的經濟指標,下面是有關它的統計數字:



地區        沈入水下的屋主

內華達州          65%

亞利桑那州        48%

佛羅里達州        45%

密西根州          37%

加里福尼亞州      35%

全美國            23%



乙. 失業率



2010年:10%

2011年:10.75%(預測)



丙. 痛苦指數(Misery Index)



「痛苦指數」的定義是:「失業率」 + 「通貨膨脹率」。

下面我們列舉過去20年經濟不景氣時,有關「痛苦指數」的數字。



年份        痛苦指數

1990        12.2

1995         8.0

1998         6.0

2000         7.2

2004         8.8

2008         7.4

2009        11.8



丁. 恢復就業人數需要的時間



經濟蕭條引發的最重要的現象就是失業人口的增加。所以失業人口的數字是衡量經濟蕭條同時也是衡量經濟恢復最重要的數據。下面的統計是美國過去40年每次經濟蕭條發生後,從就業人口開始減少到就業人口完全恢復(也就是說丟失的工作全部補回來)所需要的時間。



經濟蕭條期間      恢復需要的時間(月)

1970 - 1971       18

1974 - 1976       19

1980 - 1981       10

1981 - 1983       28

1990 - 1993       32

2001 - 2005       48

2007 -            ?
(註:23個月後,就業人數是開始下降時的94.8%)



從上面的統計表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趨勢,那就是就業人數的恢復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長了。



經濟的數據不過提供我們一些基本資料,這些資料因人的不同可以作出非常不同的解釋,這?沒有科學,只有經驗和直覺。

讀者看到這些資料後可以憑著自己的經驗與直覺作出對美國經濟的判斷。不要怕,即使是大經濟學家也是這麼幹的,他們胡說的膽子可大了。所以讀者的直覺判斷有可能比職業經濟學家還準確。



想知道職業經濟學家怎麼看嗎?

商業週刊的經濟學家說得有點文縐縐的,他們認為:這次的風暴來勢洶洶,對一個先進的經濟體而言,就業人數要恢復到金融危機以前而且不再需要進一步的經濟刺激,最早的時間是2013年。



Okay,所以依照這個說法美國還有3年衰退的日子,等到經濟恢復的時候歐巴馬也許已經不是總統了。


(四)美國面對雙赤字的無能為力

  

甲. 長期放任「雙赤字」必定導致國家財政的崩潰

  

在第二節我們敘述了美國的負債問題非常嚴重,而且解決問題的時間非常急迫。

  

你不需要有經濟博士學位,只要有小學程度的算術也知道,沒有限度的借貸必定會到達一個地步,那就是被利息壓垮。

  

美國的債務就像氾濫上漲的河水已經淹到胸口,而且大雨(大量的借貸)還在加速地降下(進行),如果不立即疏導積水一定會導致沒頂。

  

乙. 開源節流是正道

  

美國的財政要能持續經營必須立刻開源節流,絕不能遲疑。歐巴馬如果不做,下任總統才做恐怕就來不及了。

如何開源?說白了,就是加稅。美國人答應嗎?

如何節流?說白了,就是過苦日子,少享樂,多工作。美國人答應嗎?

  

上面兩個問題美國人的答案一定是:不。

  

丙. 加稅在美國是政治自殺

  

想想美國的歷史,當年美國人為什麼要打獨立戰爭?

原因就是英國人抽稅太厲害,人民不答應。不願被加稅是美國人的傳統與立國精神。

  

再想想,老布希總統為什麼競選連任失敗?原因就是老布希在電視上公開說了絕不加稅,而且還留下了一句令人難忘的競選名言:

“讀--我--的--唇:絕--無--新--稅--!”

“Read--My--Lips:NO--NEW--TAXES--!”

。但是迫於現實,老布希巧立名目偷偷加了稅,自食其言。結果人民不答應,投票請他走路。

  

事實上,老布希總統加稅是正確的措施,更何況老布希是二戰英雄而且剛剛領導美國打了海灣戰爭的勝仗,他又是白人和基督徒,老布希總統的血統與愛國心都不容置疑。但是沒用,加稅犯了美國大忌諱,這就讓柯林頓撿了便宜。所以政客如果加稅,就要面對落選,這是政治現實。

  

今天即使加稅是經濟正確,也絕不是政治正確,所以行不通。美國政客不是傻瓜。

  

丁.  美國人還沒有「過苦日子」的覺悟

  

要叫美國人過苦日子,美國人也不會答應的,至少這個黑總統叫不動。

  

甘迺迪總統可以叫美國人「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歐巴馬總統這種話就說不出口,說出口也沒人聽,因為他是黑的,他也沒有一個哥哥在戰場上為國犧牲。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歐巴馬總統認為金融界的領導人太自私了,於是紓困的時候訂下金融界的人士年薪不得超過50萬。歐巴馬的決定是正確的,也有民意基礎,大家都痛恨「肥貓」。但是金融界的頭頭們不服,「高盛」在拼命歸還政府的紓困貸款後,首席執行長立刻給自己一億美元的紅利犒賞(bonus)。你能怎樣?

  

歐巴馬總統不是約翰.甘迺迪,他不能 inspire 美國人民。

說實話,2010年的美國人民也沒有1960年的美國人民純樸。

  

這就是為什麼 YST兩年前在


這篇文章裏說美國人如果聰明就選擇短痛,把票投給馬凱(John McCain)。馬凱會帶領美國人痛快在伊朗打一仗。打贏了,美國人繼續過好日子;打輸了,美國人乖乖地勒緊肚皮過踏實的日子,過幾年尋求東山再起。

  

美國需要一個正統安格魯薩克遜種的白人基督徒(WASP)而且有戰功的總統做出令人感動的呼喚,美國人民受到感召願意作出犧牲,這才推得動美國社會巨大的生活改變。這是美國媒體說不出口的政治現實。

  

現在美國人選擇歐巴馬,那就慢慢拖下去罷,把國力一點點地耗盡,失去了賭一把的機會,也失去了徹底改變美國的機會。美國會慢慢地、穩步地隨著經濟的惡化走向衰落。

  

戊. 美國政府走向破產

  

讓我們看清時勢,拋棄對美國不切實際的幻想。歐巴馬不會有什麼作為,他不可能改變美國。

  

從實際基本面來說,根據普通常識,現在的美國政府形同破產,因為她已經沒有償還債務的能力;

從技術基本面來說,也根據普通常識,現在的美國政府不會破產,因為她的負債都是以美元計價,美國必要時可以印鈔票還債。不過這樣一來,美國就成為她自己口中常說的「流氓國家」了,有可能變成過街老鼠。

  

(五)美國面對雙赤字旁門左道的應對之策

  

第四節中所論述的解決之道,無論開源還是節流都屬於正道。

不過開源節流的解決方法屬於東方式的,以西方人的侵略個性絕不會這麼做。

  

甲. 西方人侵略性的哲學思想

  

西方人有一個和儒家思想非常不同的哲學,那就是:

只要我能夠得手,我做的事就是對的。

(As long as I can get by, I am doing the right thing.)

  

上面這個哲學思想在西方非常普遍,屬於主流思想。這是一種非常具有侵略性和非常霸道的思想,中國人覺得不可思議,西方人覺得天經地義。

  

中國人跟西方人打交道經常吃虧,道理就在這裏;中國的外交經常受挫,道理也在這裏。哲學思想屬於民族性,不會變的。

  

所以今天的美國靠借貸過豪華的日子,美國人民覺得理所當然,一點點羞愧之心都沒有。為什麼要有?美國人認為能借到錢是我的本事。
中國人省吃儉用,甚至還有一億人在貧窮線下掙扎,卻把省下來的錢借給老美揮霍。你以為美國人有心存感激嗎?沒有,美國人認為這是你傻,有錢不會花。美國人認為借貸是一種交易,任何交易都是公平的。

若是有一天美國不願意還錢,你以為美國人會認為自己理虧嗎?不會,美國人認為你的借款要不回來那是你沒本事。(讀者把西方哲學再唸一遍就豁然貫通了。)

  

所以不要以為美國負債已經這麼高了,她就不再向外國借錢或有所節制。美國不會的,他照樣張大口向中國借錢,因為美國人認為只要中國借錢給他,他做的事就是對的,並且還要作書立論,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乙. 借錢消費的西方經濟模式

  

寅吃卯糧的消費方式被美國經濟學家論述成先進的經濟模式,對中國人而言是不可思議的,這完全不合儒家文化勤儉持家的哲學思想。美國人用前提不存在的繁雜數學論述西方的經濟理論把全球騙得一楞一楞的,連中國人都半信半疑,半疑是因為違反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半信是因為美國的繁榮非常真實。直到美國經濟的泡沫破滅,中國這才恢復了自信。

  

2008年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非常值得紀念的一年。

  

想想看,經濟學的基本是非常簡單的。消費大於生產、舉新債還舊債的不可持續性是那麼的明顯,學過算術的小學生都明白,哪裏需要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來做我們的老師、用高深的數學來教我們西方“先進的”借錢消費的經濟理論呢?

  

絕大部分的經濟理論都是違背基本常識、假設並不存在的胡說八道。

  

丙. 厚顏無恥地推銷美國國家債券

  

這些年來美國的財政部長一上任,他的首要任務就是到各國演講推銷美國的政府公債(Treasury Bill,簡稱 T-Bill)。

  

去年一月,蓋斯納(Timothy Geithner)走馬上任美國財政部長。依照慣例,他到中國來推銷美國政府公債,並且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說。當蓋斯納說到「購買美國公債非常安全」的時候,整個廳堂爆發哄堂大笑。這件事在美國引起很多評論,美國政府非常不高興,認為中國人太過自大,暗示美國官員遭到如此羞辱,以後一定會給中國好看,還以顏色。

  

YST 看到這則新聞非常高興。美國唬弄人的把戲早被中國人看穿了,還不是大人,是二十歲左右的小毛頭。中國的年輕學生已經不會盲目崇拜外國的名人和學者,這是自信的表現。

  

早些時候,克魯曼(Paul Krugman)獲得諾貝爾經濟獎後就四處安排國外的演講會吹噓他的理論,另一方面也賺取龐大的演講費。結果在北京遭受中國經濟學家嚴厲的反駁。中國經濟學家不吃他那一套,這就是自信的表現。經濟是軟科學,諾貝爾經濟獎被猶太人把持,這個獎的含金量很少,根本不值錢。克魯曼要靠這頂帽子唬人已經行不通了。

  

克魯曼也來台灣賺演講費。當台灣官員向他請教台灣的經濟問題時,他回答說沒有對台灣經濟作準備。

好笑吧?那你來台灣做什麼?把台灣人當凱子?我認為他是。

  

YST 對克魯曼的言論非常不以為然,譬如他說:「我們與中國的貿易總算變得公平與平衡:他們賣給我們有毒玩具和受污染的海產;我們賣給他們詐欺証券」。除此之外,克魯曼贊成美國與中國展開貿易大戰。這些都是非常輕佻的評論,說話有如小兒,沒有什麼知識性,令人更加看輕諾貝爾經濟獎。

  

丁. 使陰招打擊歐元

  

歐元從醞釀時期就是美國的眼中釘,一開始發行就成為美國打擊的對象。打擊歐元其實並不難,只要把戰火引到歐洲就行了,譬如科索沃戰爭。

  

不過戰爭總是費錢又死人,不是上策。這次美國玩弄金融遊戲整垮希臘的經濟,用它來拖累歐元就是高招,比直接發動戰爭要高明太多了。

  

高盛(Goldman Sachs)是美國最大的投資銀行,它有三大特色:

a. 純美國,沒有任何外國資金;

b. 清一色猶太人;

c. 與美國政府關係深厚,非常多的美國財政部長都是來自高盛,譬如魯賓(Robert Rubin)、保爾森(Henry Paulson)。

  

高盛在國際金融業非常活躍,而且常幹“大事”,是玩弄金融遊戲的高手。

  

前不久的杜拜金融危機就是高盛集團製造的,目的就是瓦解中東的利益集團,因為這些利益集團手握石油和天然氣太有錢了,當然是下手的對象。

  

高盛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利用希臘搖搖倒倒的金融拖累歐元和坑中國一票,因為中國太有錢了。反正那裏有金融弱點,高盛就在那裏下手,利用它到有錢的國家圈錢。

  

高盛使用的手法大致是這樣的:

  

希臘的財政狀況很差,距離進入歐盟的標準很遠。於是高盛就幫希臘政府做假帳,用貨幣互換的方式隱藏了希臘政府大量的赤字。如此瞞天過海,希臘終於成功加入歐盟,當然高盛也從希臘拿到高額的佣金。

但是高盛不是傻瓜,明知希臘有鉅額赤字,當然不可能吃下貨幣互換導致的虧損。於是高盛就把貨幣互換的証券用「信用違約互換」(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 CDS)的包裝方式賣給其他國家,逃脫了本身的責任。

同時,高盛的總裁兼首席營運長(President and Chief Operation Officer)柯恩(Gary D. Cohn)親自向中國推銷由他國銀行提供擔保的希臘政府債券,這樣就可以把禍水引向中國,希望中國吃下250億歐元的有毒債券。但是中國正在歡慶春節,根本沒心情買,因此沒有上當。

高盛非常清楚希臘政府債券到期的日子,也知道希臘政府沒有償還的能力,於是時候一到就由美國控制的「標準和普爾」(Standard & Poor's,一個評論股票與債券的美國公司,簡稱S&)把希臘的信用降級。

希臘政府急得團團轉,被拖累的國家也哀哀叫,於是高盛為這些國家取了一個非常惡毒的綽號叫“豬群”(PIGS,是葡萄牙、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開頭字母組成的縮寫),並且降低這些國家的信用品級,使他們借錢更加困難。這一下對歐盟的聲譽,尤其是歐元的信用,做出了沈重的打擊。

  

於是歐元疲軟,美元自然就堅挺了。

  

看到沒有?美國不必開源,也不必節流,只要使手段作空幾個歐盟國家,美元就堅挺了,因為除了美元沒有其他可信賴的國際貨幣。這就是面對雙赤字,美國旁門左道的應對之策。

  

唉,YST 為美國嘆一口氣。高盛的運作雖然有效,但是手法實在太骯髒了!

  

由於高盛和美國財政部關係如此之深,YST 相信這種運作是美國官方支持甚至授意的。想想看,堂堂一個超級大國,號稱自己是世界金融體系的楷模,自稱領導世界的金融秩序和經濟發展,但是作出的事情竟是下三濫的勾當。

這是甚麼價值觀?

這是什麼負責任的大國?

這是什麼樣的全球領導者?

這些美國投資銀行的齷齪小人如何代表「美國價值」?

當美國到處在全世界埋設金融陷阱來行騙,每天高呼人權的美國有沒有想到這些受害國人民的人權?

  

(六)中國解決美元霸權的方法

  

甲. 歐元、日圓與英鎊的地位

  

除了美元以外,國際間流通的主要貨幣還有歐元、日圓與英鎊。

  

英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是最重要、佔主宰地位的世界貨幣。二戰後,隨著殖民地一個個地獨立,英鎊也跟著英國一步步地沒落,英鎊的地位逐漸被美元取代。

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後,英國正式淪為二流國家,奉美國為大哥。以英國現在的資源與生產力,英鎊不可能成為主要世界貨幣。

  

二戰後,日本在國際上沒有獨立的政治和外交地位,基本上是美國附庸,日圓不可能成為主要的世界貨幣。

  

歐元成立時,全世界曾經寄予厚望,現在証明歐元是經不起考驗的,因為歐盟二十多個國家基本上除了德、法都是烏合之眾。這個現象在第五節我們敘述得很多了,讀者不要忘了,「高盛」創造的「豬群」(PIGS),最後一個字母S代表的國家西班牙是歐盟最重要的成員之一。歐盟可以不要希臘,但是歐盟不能沒有西班牙。

  

呵呵,你說美元你不放心?美國叫你沒有其他的選擇,美國可以把其他貨幣搞得令你更不放心。繞了一個大圈,你還是得回到美元。

  

乙. 建立「超主權的國際儲備貨幣」

  

前面第四節我們說過在最壞的情形下美國可以印鈔票還債,這是有可能發生的,美國也因此有恃無恐。美國甚至可以印「限美國境外使用」的美元票子還債來避免引發本國的通貨膨脹。只要美國的軍事力量強大,變個花樣賴帳的方法多的是,人是活的,債卷是死的。

  

中國是最大的美元資產債權國,美元貶值對中國的衝擊太大了。解決美元貶值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減少使用美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已經對此發表了多篇文章,提出「超主權的國際儲備貨幣」。周小川建議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創設的「特別提款權」(SDR)進行改進和擴大,秉承“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循序漸進,尋求共贏”的基本精神進行改革,逐步創建“具有穩定的定值基準並為各國所接受的新儲備貨幣”。

  

周小川的建議引發全世界的關注和討論,當然也引起美國的激烈反對,因為這是在要美國的命根子。「超主權的國際儲備貨幣」太過理想化,細節的爭議性必定很高。YST 個人認為只要有美國在過程中攪局,任何「超主權的國際儲備貨幣」是辦不成的,至少在可預見的未來不可能。

  

丙. 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

  

目前美元唯一的潛在威脅是人民幣。

  

你一定會問:為什麼?

道理很簡單,中國政治的獨立、軍力的強大、經濟總量的巨大為人民幣提供穩定的基礎。

首先,中國的經濟量夠大,去年第四季度的GDP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

其次,中國的經濟主要是實體經濟,服務業只佔總經濟的三成。中國的實體經濟已經非常接近美國,幾乎確定很快就會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第三,中國在國際上有真正獨立的政治與外交。事實上,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國家目前只有中、美、俄三國,而俄國的經濟規模份量不夠。

  

上面第三點其實才是最重要的,沒有遼闊幅員與強大武力支撐的經濟是不穩定的,不可能成為世界貨幣。

  

但是人民幣目前只是有深具潛力的貨幣,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時機尚未成熟。

  

丁. 中國加入並擴大貿易組織

  

中國大陸的策略是逐步加入並擴大貿易組織。2010年元旦生效的「東協加一」不過是第一步,類似的組織很快會擴張到其他地區,譬如與南美洲某些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這種逐步擴大的自由貿易組織是非常重要的商業策略,影響極為深遠。

  

中國在每一個自由貿易協定區內可以施行貨幣互換或是用人民幣計價,以此避開美元。這對解除美元霸權是一個非常緩慢但是非常確定(slowly but surely)的途徑。中國不必心急,兩、三年是看不出成效的,但是二、三十年以後一定見到豐碩的成果。

  

中國人是非常有耐心的民族。等到二、三十年後,人民幣在每個貿易區建立了良好的信譽,那時候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七)美國經濟脫困的終極選擇

  

在第四節與第五節我們論述美國不肯開源節流用正道解決它的經濟問題,而是選擇透過與政府關係密切的高盛等投資公司攪亂國際金融、打擊歐元,以此來鞏固美元,使美國能夠繼續借錢來維持自身超額消費經濟模式的運轉。

  

我們不禁要問:美國這種經濟運作方式能夠永續經營嗎?

答案是:不可能,美國自己也知道不可能,這些手法都是過渡的。

  

那麼我們不禁要再問:美國經濟脫困的終極選擇是什麼呢?

答案是:戰爭。歷史上,重大的經濟問題最後都是用戰爭解決。

  

2009年10月28日,美國總統歐巴馬在首度華盛頓的白宮簽署2009年10月01日至2010年09月30日的2010年度國防預算,總金額為6800億美元。

  

讀者不要天真,輕易就信了6800億美元這個數字,美國實際的國防開銷遠比這個大。6800億美元是平時的國防預算,並不包括戰爭經費。而美國現在處於戰時,正同時進行兩個中等烈度的戰爭,它們的開銷是另外算的。

  

伊拉克戰爭美國有十四萬軍隊在作戰,花費是每個月一百億美元。

阿富汗戰爭美國已經打了九年,歐巴馬總統2009年12月01日宣布要從伊拉克撤出三萬軍隊開到阿富汗作戰。增兵後,阿富汗的戰爭花費估計是每年 750億美元。

  

YST 依照比例把撤兵三萬後的伊拉克戰場花費減為每年943億美元。兩個戰場加起來的總花費是每年1693億美元,這個戰爭經費是必須支出的。

  

前面說過,今年美國政府的總預算是三兆八千億美元。

所以如果我們把戰爭經費算進去,美國2010年真正的國防開銷是8493億美元,佔美國政府總預算的22%。

  

想想看,在經濟不景氣和失業率高漲的時候,美國即使借貸一兆五千六百億美元也要維持8493億美元的國防預算,比去年的國防預算增加了11%。美國走向戰爭的決心是堅定的,拿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歐巴馬總統也不可能改變。

  

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戰爭不過是個引子,主要打擊還沒有開始。美國的設計,戰火最終必定會引導到中國,打亂中國的經濟。

  

有一點讀者不用懷疑:美國只要打了勝仗就不用還錢了。這是最基本的「叢林原則」。

  

(八)結論

  

甲. 金融海嘯與柏林圍牆

  

2008年美國發生的金融海嘯埋葬了西方的自由經濟和資本主義,就好像1989年柏林圍牆的崩潰埋葬了共產主義。

  

乙. 「G2」陰謀

  

在全球一片蕭條中,中國的經濟是唯一的亮點,全世界對中國又羨、又妒、又恨、又想分一杯羹。

  

今年2月,連索羅斯這個資本主義下最典型的猶太國際金融炒作者也公開表示北京近幾年來在實施經濟政策方面一直比美國做的成功。索羅斯說,美國和大陸需要密切合作,管理全球經濟,兩國近日呈現緊張的關係令人擔憂。

  

算了吧,不勞你猶太人擔憂。自私自利、一肚子壞水的猶太人根本不值得信任,由此而引發的「G2論」基本上是不懷好意,已經被中國拒絕。

  

讀者閉上眼睛,想想下面這幅場景:

中國手中有全世界最多的現款;美國手中有全世界最先進的武器。

美國一面眼睛盯著中國手上的現款,一面展露手臂上強壯的肌肉。

  

中國能跟美國玩「G2」的遊戲嗎?神經病!

  

經濟上,中國和美國手牽手是全世界最可笑的 mismatch。

「中美密切合作、管理全球經濟」是國際上最大的笑話。

說這種鬼話,猶太人以為中國人是傻瓜。

  

別忘了,中國手中的現款是中國人民每年斷掉五萬根手指賺來的血汗錢;美國債台高築是因為美國人民不知量入為出、過奢華的生活。

中國是為生存而掙扎;美國是為霸權尋找馬仔。

胡錦濤和溫家寶如果沒有自知之明、自我膨脹、糊塗到配合美國扮演「G2」中的凱子和馬仔,必會成為中國歷史的罪人。

  

丙. 中國模式引發西方國家的恐慌

  

中國經濟發展的模式其中包含了中國的傳統與民族性,西方人既不瞭解也無法模仿。

  

中國經濟的崛起引發美國的恐慌,中國拒絕G2稱號的自信更引發歐洲國家的嫉妒、挫折和憤怒。

但是恐慌、嫉妒、挫折和憤怒所造成的傷害都遠不及自由經濟和資本主義的倒塌給所有西方國家帶來的徬徨和無依,因為西方國家連重新站起來和中國競爭的基礎都沒有了。

  

丁. 西方國家在這場經濟競爭中必敗無疑

  

西方國家是不可能改變的,也不願改變,這是民族性。

(請參閱 YST的「漫談帝國主義」。)

  

西方國家如果放下屠刀、放棄掠奪、腳踏實地的幹、規規矩矩的拼經濟,那麼他們不是中國的對手,因為中華民族聰明又勤勞,這也是民族性。
  

現在看得很清楚,中國已經站穩中端和低端產品的世界市場,並且向高端市場邁進,譬如航空。這場經濟大戰西方國家是贏不了的。

  

戊. 戰爭是西方國家唯一剩下的選擇

  

歷史上,重大的經濟問題都是戰爭解決。美國的赤字問題是一個定時炸彈,大約只剩下十年的時間。

  

美國需要打一場二十一世紀的鴉片戰爭。

  

美國發動戰爭要趁早,十年後恐怕就太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4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好长…… [s:110]

经济评论文我一般只看郎咸平和时寒冰,但后来越看越悲观,干脆再也不看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来说,悲观的更有价值

我还是选择今天晚上粗看一下,明天再仔细看.
现在很多言论大概都趋于一致了
那天看了一个评论,忘记是谁的了,这个趔趄谁先爬起来,不是中国就是美国
现在形势很不乐观
看上去现在暂时是中国有些优势....
但是.....


ps:我很喜欢索罗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s:147] 悲观不一定都是对的,乐观不一定都是错的。哭了半天不知道谁死了往往更悲哀,看清楚自己的缺陷的同时也不能过分高估自己的对手。

中美交锋已经是定势,现在就看谁犯的错误更少了。

这篇文章我主要是觉得看法很有意思了,与其他的经济学大师们的看法似乎都不太一样,但是也有立足之处。所以就让大家也看看,咱毕竟只是个画画的外行,这种大智慧的东西也就只能凑凑热闹了~~~~

PS:咱喜欢看何新的文章,可惜他老人家退出江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那个差点颠覆英镑的索罗斯么...而今向国内充热钱之一的投机分子...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索版主向来这么轰炸同志们的眼球~~~~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tsavo于2010-03-15 09:28发表的 :
索版主向来这么轰炸同志们的眼球~~~~长


[s:135] 咦咦?我从前有那么过分么?

[s:147] 不过有意思的文章是不会嫌长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呢~~~~~现在正在考虑要不要把他写的那几篇关于美元崩溃与08年大选的文章也搬过来,不过估计不会有人看的~~~~~

索罗斯啊……此人在我们的大学里有很多的粉丝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吧放吧,反正最近水区也没多少活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tsavo于2010-03-15 12:54发表的  :
放吧放吧,反正最近水区也没多少活气

水区里这样的文章太多只怕活力会更加疲软……
引用第4楼Kei.S于2010-03-15 02:45发表的  :
就是那个差点颠覆英镑的索罗斯么...而今向国内充热钱之一的投机分子...囧


对了,K在西西河里有账号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心吧,这么长的文章没有兴趣的人是不会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5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既然Tsavo君这么说了,那么就把YST在08年写的关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的文章也搬过来吧!正好上面的文章里也提到了这篇。有兴趣的筒子们就继续看下去吧!

原作者:YST

原文地址:http://city.udn.com/3011/3063323?tpno=1&cate_no=54718


————————————————————————————————————


(一)2008年金融危機的本質





YST 多次聲明自己並非經濟專家,但是經濟的學問再怎麼大,經濟的基本觀念是非常簡單的,任何高深的經濟學都要回到簡單的基本面來面對考驗。所以任何有點算術頭腦的人都可以做出自己對經濟的評估,其結果經常不亞於某些經濟專家,甚至優於很多職業經濟專家。





現在說美元有問題已是老生常談,屬於沒有意義的後知後覺。YST 最早談論美元發行過量是在2005年07月21日,當時至少遭受兩個台灣職業經濟學家的攻擊和嘲笑。今天如果不是各國的中央銀行在美國的懇求下善意地握住手中大量的美元,美元早就崩潰了。





經濟學家的話是不能迷信的,經濟的判斷最好倚靠個人的經驗與基本常識,不能對專家盲從。這是因為經濟是一門非常軟的科學,跟心理學差不多。經濟的數學模型(mathematical models)是學術象牙塔裏的玩物,全是建築在不存在的假設上,所以這些模型不可能準確。經濟的數學模型經常誤導專家,誤己又害人。基本上,經濟屬於各說各話的一門學問。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兩個經濟專家對同一個經濟問題發表南轅北轍的談話。





美國今天的經濟品質遠比1997年發生金融危機的亞洲國家惡劣,當年亞洲國家只不過外匯準備不足而已,基本經濟的條件(在不受到強大外力干擾下)是穩定的,外貿和政府預算也是平衡的,但是即使這樣就被美國的投資銀行發動金融攻擊,落得悲慘下場。而美國的經濟品質基本面很差,有大量的雙赤字而且不尋求解決,美國以債養債,用強大的軍力壓住陣腳,維持美元表面的穩定,但是內容是虛空的。





YST 今天以最簡單的常識來看這個問題,評論直截了當。





首先,讓我們來界定這次金融危機的範圍。這次的金融危機是由美國引發然後擴張到全球,但是全球各地受到影響的程度不同。除了像冰島這種小國面臨國家破產,其他國家都沒有嚴重到崩潰的程度。全世界的金融都受到傷害,但都是可以恢復的,除了禍害的原凶 — 美國。





理論上,我認為美國政府已經破產,因為她已經沒有償付欠債的能力;


實際上,由於美國的欠債都是以美元計算,所以美國可以印鈔票還債,這是美國不破產的唯一方法。





造成這次世界金融危機的原因有三個:一是人性的貪婪;二是政府的無能;三是學術界的推波助瀾。


第一個原因最無奈,貪婪是人類的天性,無法根除,只能誠\實面對;


第二個原因最不可原諒,因為這個金融危機完全是政府可以防止的;


第三個原因最可惡,因為士大夫的無恥是為國恥。





下面我們就從這三個原因分別作進一步的討論。





(二)人性的貪婪





幾千年來人類所爭的就是財富的分配,人性的貪婪在商業上表現得最直接、最明顯、也最徹底。人類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就有財富的爭奪,有文爭,有武奪。武奪就是通過戰爭,文爭就是通過制度。不論是哪一種,貪婪是所有爭奪的動力。





1. 美國商界吸引全國最優秀的人才





一個學理工的朋友曾經對我說,70年代他在某長春藤大學攻讀博士的時候班上有個猶太人成為他的朋友。有一次他們聊天,這位猶太同學說:「我們猶太人,第一流的人才去讀商,第二流的人才去讀醫或法,我是第三流的人來讀理工」。





呵呵呵!這就是老美過去30年的現象。這也難怪,人都是往錢多的地方鑽,非常自然。人的基本心態是好逸惡勞的,總是尋求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高的酬勞。





就事論事,商業不但是錢最多的地方,商學院也是比較容易讀的科系。譬如商學界有一個非常有名的研究刊物叫「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YST 曾經在圖書館翻閱過這個雜誌。YST 不過是一個普通學理工的人,那個研究刊物上的文章隨便找一篇一看就懂,而且可以明確看出文章內容的貧乏。這個雜誌大部分的文章屬於垃圾,沒有什麼價值。





理工方面的研究雜誌也有垃圾文章,但是比例上要少很多,尤其在難易的程度上,如果你不是這方面的專家,多半連第一頁都看不懂。





為什麼商業的研究刊物與理工方面的研究刊物難易的程度差這麼多、知識水平的高低也差這麼多呢?


答案很簡單:第一,理工方面的研究需要高度累積性的知識,而商業研究累積性的知識很少。第二,理工方面的研究需要嚴密的科學論証,而商業研究的論証非常鬆散,甚至沒有,流於自說自話。





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工學院院長就曾經說過:你只要比較一下工學院的課程與商學院的課程,你很容易就發覺二者之間難易的差別簡直不可以道里計。





想想看,一個容易唸、出來賺錢又特別多的科系,當然特別吸引年輕人,而且是最聰明的年輕人。





2. 貪婪被合理化





我們看到,商業學理缺乏嚴謹的課程(一大堆沒有理論基礎的 case study),商業研究沒有堅實(solid)的發展空間,商業運\作也沒有客觀的評論標準。所以商場上的經理們所走的方向就是追求短期的最大利潤與玩弄遊戲規則,最厲害的、也是最糟糕的,就是改變政府的法律取得更大的遊戲空間。





美國最聰明的年輕人進了商學院,唯一的目的就是賺大錢,驅使他們的唯一動力就是貪婪。大家都知道1986年一個大企業的執行長(CEO),Ivan Boesky,在加州大學一個商學院的畢業典禮時說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話:“Greed is alright!”成為商業界的經典名言。貪婪被合理化了。





想想看,一群美國最聰明的人主持美國龐大的金融機構,設計種種花樣玩金融遊戲,在貪婪的驅使下無止境的追求短期利潤與個人利益,這個國家一定會出問題的。





現在讓我們把討論的範圍從廣泛的商業限制在金融業。





(三)金融業的貪婪運\作





1. 金融工程與衍生商品





大家必須明瞭金融業是一個純粹的服務業,金融業的錢最多,但是這些錢都是別人創造的。在講求利潤的商業界裏,金融界的利潤是最虛空、含金量最低、最不應該獲得的(the least deserved)。


所謂“錢生錢”是一個騙人的假象,金融業只能轉移財富而不能製造財富,這一點我們必須認清。


所有華爾街的人,他們從事的工作都是把錢從一個地方轉到另外一個地方,然後在過程中套取豐厚的利潤。


金融業不比製造業,是一個零和遊戲。錢就這麼多,大家在同一個口袋裏搶錢。就像一塊大餅大家搶食,聰明的銀行想出花樣多吃了一塊,別的銀行就只能少吃一塊。   





YST 不同意 ant的論點就是她說:「衍生商品是必需品」;YST 也反對 ant的論述中所說的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為什麼?因為經過金融工程製造出來的衍生產品沒有增加價值(no added value)。這些衍生商品都是金融業為創造利潤所發明的撈錢工具,它們對社會不但沒有貢獻,反而成為社會的負擔和禍害。





2. 金融業的「信用違約保險」(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 CDS)





金融業的衍生商品純粹是一個套利的工具,對社會只有害處沒有好處。這次全世界的金融風暴就是由一種金融衍生產品叫「信用違約保險」引發的。今天我們就用「信用違約保險」來作例子。





最原始的貸款買房子是非常好的金融制度:


1.要求貸款者付20%的頭款,表示貸款者的責任心;


2.要求貸款的總數不能超過貸款者的年收入的四倍,也就是說年收入10萬元的家庭,銀行頂多借給你40萬元買房子。


這是最基本的金融產品,這個產品使很多原來買不起房子的年輕夫妻可以擁有一棟自己的房子,實現了他們的「美國夢」。更重要的是,這個產品活絡了經濟,因為小夫妻買了房子就要買家具、買電器、買裝潢...買一大堆東西。  





這個基本金融產品是好的。為什麼好?因為銀行與貸款者的責任與風險都非常清楚,而且非常容易計算。貸款者知道如果付不出每個月的貸款就有可能失去房產和20%的頭款;銀行知道如果呆帳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被政府關閉,取消營業資格。在責任與風險的平衡下,社會活動平穩運\轉。





但是金融界搞了一個新花樣把銀行貸款的風險賣給保險公司,這就是「信用違約保險(Credit Default Swap,簡稱 CDS)」,銀行交付一定的保險費把違約的損失由保險公司來賠償。於是銀行賺錢是穩的,風險全由保險公司來承擔。你想想,天下有這等好事嗎?


美國有一句話:If it looks too good to be true, then it is not true.





保險公司非常精明,在購買了很多銀行的大批房屋貸款後把這個產品包裝一下,用一個新面目賣給另外一個金融機構獲取立即的利潤。這個金融機構又重新包裝再賣給下一個金融機構。新包裝一個比一個複雜,這樣子最原始的貸款風險就不斷地轉手。





接著,銀行因為沒有風險,膽子就越來越大了,20%的頭款取消了,甚至貸款者的收入也不審查了,變成人人都可以買房子,房地產的市場當然變得非常活絡,房價也不斷地節節升高。房價快速地升高更加刺激房地產市場,因為在不要頭款的情形下一個家庭就可能買了好多棟房子做為投資。





保險公司也不是傻瓜,高薪養了一批精算師來計算風險,風險高的貸款保費也提高,算出結果仍有利潤,所以「信用違約保險」照樣買進又賣出。





就這樣雪球當然越滾越大,這一定出問題的。經過重新包裝後的風險計算已經變得非常複雜,說老實話,我不認為那些精算師能算得清楚,但是這些金融衍生產品經過包裝後欺騙普通投資人是沒有問題的,尤其是騙外國的投資者。





3. 「信用違約保險」是一個騙局





金融業是由美國最聰明的這批人來玩花樣,所謂花樣就是不斷包裝新的金融衍生商品來圈錢。但是這些人再聰明,明眼人立刻就看出這是一種欺騙,你不需要算術很好就知道這個金融衍生商品一定會垮掉。為什麼?因為它違反了經濟最基本的原則。





從理論上,「信用違約保險」能夠持續運\轉是基於一個假設:房價會不斷地上漲。


這個假設是不可能成立的。當房價飆升的速度超過人民收入增長的速度,那麼經濟的繁榮是虛假的,房地產的欣欣向榮是銀行界不負責任的貸款所造成的假象,這個假象在某一天一定會崩潰。


從實際經驗上,美國房地產的起落一向是周期性的,一個周期大約是七年。


所以不論是根據理論基礎還是實際經驗,房價崩潰帶動金融崩潰是遲早的事,YST 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因為我沒有資料。





當每個月繳不出貸款的人越來越多,保險公司就會倒閉。保險公司一倒閉就不能兌現給銀行提供的保險,銀行也要倒閉。附帶的,那些購買 CDS証券的外國投資公司也要吃下所有的損失,因為那些貸款証券根本不值錢了。當美林証券(Merrill Lynch)眼看這個由CDS建構出來的虛擬大廈即將傾倒時終於斷然出手,360億美元的債券只賣了6億。但是即是這樣也不能避免美林証券最後的破產倒閉,因為槓桿太高了,美林証券沒有足夠的資產來填補損失。





其實金融界的人不是傻瓜,他們都知道有問題,但是他們停不下來。其實也沒有人會在乎這個問題,因為他們都在追求短暫的利益,活在沒有明天的日子裏,他們只關心今年的分紅是多少。猶太人由於兩千年來都沒有自己的國家又遭受別人的歧視,形成了這個民族快速獲利、迅速移動資產的流動民族特性。這些倒閉的銀行和投資公司,它們的執行長每年分紅都在一千萬美元以上,在倒閉前他們早就把資產移到國外去了,把爛攤子留給政府和納稅人。





最無恥的就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和美林証券最後一任的CEO,他們在離開以前都為自己交涉好了超過兩千兩百萬美元的離職金。他們真不愧是美國最聰明的人。


惡人居然有善報,這個世界還有公理嗎?





(四)美國政府的無能





幾十年來美國政府看到企業界的 CEO天文數字的薪水與福利不加以規範,導致美國企業的競爭力日漸退化,標準的例子就是通用汽車公司,但是這到底是一個比較緩慢的過程。





美國政府看到金融界的 CEO天文數字的薪水與福利不但不加以規範而且還放鬆相關法律讓他們放手幹,譬如美國國會在1999年取消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的界限,讓高風險的投資銀行和低風險的商業銀行合在一起經營,這後果就非常嚴重了。





投資銀行進入商業銀行的營運\領域自然不會放過房屋貸款這塊大餅,投資銀行把手中的房屋貸款進行分類等級然後創造不同的金融衍生產品,叫做「房屋抵押債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簡稱 CDO)。投資銀行把 CDO銷售給廣大的投資者套取利潤,這一來受到牽連的金融機構範圍就很大了,遍佈國內外。這些都拜金融衍生產品之賜。我不相信投資者也好、投資銀行本身也好能算得清這些金融衍生產品真正的風險,不可能的。大家只看到兩件事情,房價在不斷地攀升,所有的人都在賺錢。





商業銀行的存款有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10萬元的保額,投資銀行美國政府是不擔保的。但是投資銀行進入CDS與CDO的買賣,現在一旦倒閉受到打擊的範圍就非常大了。





這些最聰明的美國人創造了CDS與CDO這兩個衍生金融商品,但是這些衍生商品對社會沒有增加一點點價值(no added value),唯一的目的就是透過它們來圈錢。





YST 即使不研究經濟也知道房地產市場在國家經濟中佔非常關鍵的地位,沒有人敢在這上面開玩笑。為什麼?因為牽涉到的金錢數字太過龐大。房子是美國人民最大的一項資產,房地產不但個別的價值高而且數量非常大。美國是超級富裕的大國,洛杉磯加州大學(UCLA)附近隨便一棟房子價值都超過兩百萬美元,美國房價上升和下跌所引起的經濟連鎖反應是不得了的,是以兆美元(trillion dollars)計算的,哪裏是任何保險公司或投資銀行賠得起的。這是用最簡單的算術就知道的常識。





美國通過法律讓投資銀行進入房地產市場進行炒作是完全不負責任的行為。





想想看,一群美國最聰明和最貪婪的人要求政府放鬆管制讓他們自由地玩金錢遊戲,美國國會議員禁不起投資銀行的遊說,通過了這項法律。美國政府這就犯下了極為嚴重的錯誤,讓龐大的流動資金炒作房地產,一定出問題的,應了中國的名言:「治大國如烹小鮮」。





當月入兩千的家庭成功向銀行借貸,買了40萬的房子,大家都相信明年這房子會漲到50萬。你想想,這能不出大事嗎?





(五)學術界的推波助瀾





美國政府對金融界放鬆管制固然是由於投資銀行的大力遊說與金錢攻勢,但是美國學術界對金融衍生產品的肯定是有絕對關係的。





在美國的學術界有一大批經濟學家研究金融衍生產品,其中至少有四個人拿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是:


米勒(Merton H. Miller ),1990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馬可維茲(Harry M. Markowitz),1990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索拉斯(Myron S. Scholes),1997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莫頓(Robert C. Merton ),1997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前三個得獎者都是美國猶太人,莫頓是否是猶太人我不能確定。


米勒與馬可維茲得獎的理由是“在金融經濟學的理論上有開創性的貢獻”

(“for their pioneering work in the theory of financial economics”)。


索拉斯與莫頓得獎的理由是“鑑定金融衍生產品價值的一個新方法 ”

(“for a new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derivatives”)。





就是這些人的烏龍學術促使金融衍生產品大行其道,直接導致這次美國的金融崩潰和全世界的金融災難。





美國學術界對莫頓的讚譽包括“在數學金融(mathematical finance)領域的終身成就獎”和“現代金融學理論的牛頓”。我們現在看到這些讚譽不覺得很諷刺嗎?


莫頓與牛頓唯一相似之處就是名字都有一個「頓」字。牛頓在力學上創立的定律如果和莫頓的數學金融一樣烏龍的話,今天有人敢坐飛機嗎?





經濟學術界不要臉的人和浪得虛名的人何其多。





(六)人民的覺醒





1. 人才導向的錯誤





一個健康的社會是要用最優秀的人才去創造財富,而不是用最優秀的人才去玩零和的圈錢遊戲。美國長久以來本末倒置,現在在科學與工程從事辛苦研究的大多數是移民。





2. 金融衍生產品沒有這個需要





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很難評估,因為經濟學家的理論是虛浮的加上精算師的計算也不可靠。最重要的是金融衍生產品沒有這個需要。經濟學家在金融衍生產品上作文章,很大程度上屬於學術性質。保險精算師的計算也是鬼打架,因為他們計算的假設前提沒有充分的論証。





金融投資是一種行為科學(behavior science),屬於心理學的範圍,是非理性的,根本沒有定論。人的行為隨著時間、地點、民族性、教育程度、莫名其妙的情緒或刺激...等等而改變,不可能有適當的量化。金融衍生產品的數學模式一旦複雜化就失去實際意義,莫頓的“數學金融學”保証是鬼打架的玩意兒。任何或然率的計算都是不可靠的。





3. 不能過分信賴經濟學家





經濟不是科學。如果硬要把經濟劃分成科學的話,經濟也是一個非常軟的科學,只比心理學硬一點點。經濟學家的話只能參考,不能輕易相信或採納,要一點一點地實驗並且進行長期的觀察和修正。這就是「治大國如烹小鮮」。





4. 金融界充滿貪婪的騙子





我們用破產的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作例子。為什麼用它做例子?因為在這次金融風暴中它是美國四大投資銀行中最早破產的,而且美國政府不救它。美國列出了十大做錯事的人(“Ten Most Wanted Culprits”),雷曼兄弟最後一任的執行長富爾德(Richard S. Fuld, Jr.)名列第九。





富爾德從基層幹起,在雷曼兄弟這個投資銀行工作有39年的歷史。根據 Equilar(一家專門研究企業經理薪資的公司),富爾德從1993年到2007年薪資與紅利一共領取了接近五億美元,即使在瀕臨倒閉的2007年富爾德也從公司拿走了四千五百萬美元。這些年來,雷曼兄弟的高級經理每年的薪資與紅利都超過一千萬美元。





富爾德在國會作証時態度傲慢,他承認最後8年總共領取的薪資與紅利是3億5千萬美元,是很多錢,但是他並不承認自己有錯,錢也拿得心安理得,他認為雷曼兄弟的倒閉錯全在政府不出手援助。看到沒有?這就是美國最聰明的精英,華爾街的英雄。





富爾德只能在這次金融崩潰的罪人中排第9,大家可以想像這罪魁禍首是如何惡劣了,也可以看出華爾街已經病入膏肓。





有一部分失業的華爾街金融人士進入上海的金融界工作,我認為這不是中國的福氣。這些人基本上是垃圾,他們的 mentality就有問題,人格已經定型,他們不會為中國作出真正的貢獻但是很有可能為中國帶來災難。





(七)取消諾貝爾經濟學獎





諾貝爾獎在1968年增加了經濟學獎,這是一個笑話。諾貝爾獎從1901年開始頒獎就是遵照諾貝爾的遺囑,只頒給五個領域 — 物理、化學、醫學、文學、與和平。諾貝爾在遺囑上明言這個獎不得包括數學。





1968年為了慶祝瑞典中央銀行成立三百週年,瑞典中央銀行就設立了一個經濟學獎,這也無可厚非,沒有人會反對。但是為了提高這個經濟學獎的含金量,瑞典中央銀行硬生生地盜用了諾貝爾的名號,這就不對了。諾貝爾並沒有授權給後世人這麼做。





經濟學這門學術太軟,留給研究者胡亂下結論的空間太大。後果不單是學術上欺世盜名,而且實際上對社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一九七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兩位美國人,甘先生和古先生(Kantorovich and Koopmans),因為他們創造了最佳投資的理論。他們得獎的論文是「最佳資產分配的理論」(theory of optim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兩位專家號稱根據他們的理論投資就無往不利。


甘先生和古先生領獎以後,有好事的記者問他們:「既然這個理論這麼厲害,你們有沒有想過用這筆獎金來証實這個偉大的理論呢?」


兩位經濟學家回答說:「我們正準備這麼做。」


猜猜看後來發生什麼事?


甘先生和古先生用他們發明的理論作投資,輸光了他們全部的諾貝爾獎金。這是對經濟學家最好的註解。





經濟學家的烏龍事件太多了,費德曼(Milton Friedman,1975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的自由經濟理論用在南美洲,搞垮了南美洲的經濟。我們還沒有學到教訓嗎?





1999年,美國國會被金融界的金錢遊說和鼓吹金融衍生商品的經濟學家誤導而改變法律。2008年,美國金融界的操盤手們撈走了大量金錢,把爛攤子留給美國政府和納稅人來收拾。這種經濟學和經濟學家值得鼓勵嗎?  





經濟學家盜用了諾貝爾的名號就增加了他們說話的份量,一再對社會造成巨大的傷害,基本上違反了諾貝爾獎設立的宗旨,那就是諾貝爾獎要頒發給“那些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士”。  





諾貝爾經濟獎早就該取消了,經濟學家在自己的小圈子隨便彼此讚譽和取暖,我們都無所謂,隨便頒發什麼XX獎,我們也不在乎,但是不能盜用諾貝爾的名號。





再說一遍,莫頓與牛頓根本不在一個天平上。





(八)美國政府如何處理金融危機





為了挽救金融崩潰,美國要求外國的中央銀行拿出百分之十的外匯存底來買美國公債。笑話,憑什麼?


過去這些美國投資銀行在國外炒作匯率,製造了亞洲的金融危機,從亞洲國家撈走了大量的金錢。今天這些投資銀行惡貫滿盈、面臨倒閉,亞洲國家憑什麼要救他們?


美國金融界犯下的錯誤、美國金融人士的貪婪和美國人民過度的消費為什麼要全世界來分擔災難的後果?





美國七千億元的搶救金融計畫完全是治標不治本,七千億美元丟進這個黑洞一下子就不見了。美國的金融黑洞據估計超過60兆美元,這會把全世界都拖下水。美國財政部長鮑爾森來自華爾街的高盛(Goldman Sacks),他提出的計畫根本是不負責任的,完全站在投資銀行的一方,而不是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場。





美國政府應該做的是:





1. 將聯邦儲蓄(Federal Reserve)收歸國有





目前的聯邦儲蓄是私有的,美國政府並沒有自己的中央銀行,也沒有發行鈔票的權力。美國應該趁此機會將聯邦儲蓄收歸國有,成為美國的中央銀行,加強美國的金融管理。





2. 立法限制銀行的運\作





銀行要有足夠的準備金才能允許運\作,這個準備金與銀行的營業額有一定比例的關係。政府立法限制銀行進行投機和高風險的金融活動。任何銀行一旦虧損接近它的準備金就取消它的營業資格。





金融人員的薪水要受到限制,尤其執行長和高級經理的薪資與福利需要有絕對的上限,譬如一年不得超過50萬美元。執行長的薪資要與低層員工有一定的比例,譬如執行長的薪資與福利不得超過中間值(median income)的10倍。





金融機構其實只需要做非常固定(routine)的工作,所以中等人才就可以了,不需要員工挖空心思想新花樣,也不需要付給他們特別高的薪資。金融工作本來就不是特別具有創造性的。金融工作即使有什麼創造,其困難度和社會價值也遠遠低於製造業。為什麼?因為金融業只能轉移財富,不能增加財富,對整個社會的貢獻和製造業不成比例。

轉移財富的人比創造財富的人收入高,這是不合理的。





3. 平衡預算、消除赤字、降低國債





YST 最看不起美國經濟學家的地方就是拋棄基本常識的胡說八道。美國經濟和金融問題的根本是雙赤字(貿易赤字與政府赤字)。如果雙赤字的問題不能解決,其他什麼都是空談。美國首先要做的事就是平衡政府預算,這是最容易的,如果連這個都做不到,那麼其他一切都免談。





美國聯儲會的主席伯納克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博士,講了一大堆金融紓困計劃其實只有兩招:一招是發行國家債券,以債養債;另一招就是開動機器印鈔票。





說一句老實話,如果這樣就能夠做聯儲會的主席,那 YST也能做這個主席,坐領高薪。這個出身全世界評估第一名的 MIT經濟博士能夠被人看得起嗎?





4. 製造業與服務業





平衡貿易赤字要靠製造業,不能靠服務業。對任何國家而言製造業都是基礎,服務業是寄生在製造業上的。美國如今本末倒置,GDP 的70%是服務業,一流人才都流向服務業,這會出問題的。特別是金融業的收入太高,高到不成比例,2006年華爾街的金融業有35萬人,平均每個人分紅30萬美元,是美國人平均工資的7倍。請問,他們對美國的貢獻是其他行業人的7倍嗎?這樣的財富分配對製造業造成傷害,對整個國家的經濟也造成傷害。





小國家如新加坡可以把重點放在服務業,但是大國不可以。你想想,一個像美國這樣的大國,人民不想如何製造更好的汽車,卻只想賣汽車保險賺大錢,這個國家會有希望嗎?看看底特律那些被遺棄的一排排的房子、滿是塗鴉和沒有維修的社區,創造財富的製造業都萎縮了,金融業靠什麼來運\轉?這個國家能不發生金融危機嗎?





任何大國或任何重要國家必須靠強大的製造業來創造財富,而不是靠服務業去圈錢。





(九)金融危機中國應該做什麼?





YST 對美國的未來不樂觀,我個人認為美國的好日子已經走到頭了。快則5年,最慢也不會超過10年,美國必須被迫作出改變,不可能維持目前的消費水平。但是我看不到任何美國政客有勇氣告訴美國人民必須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change the life style),因為政客這樣做會選不上。





美國人目前願意做的選擇就是三種:舉債度日、印鈔票、打仗。


上面的第三種選擇基本上就是 asx的論點,也是我把 asx這篇文章上升到重要的理由。





金融危機引發世界大戰是不可能的,因為這個世界有幅員遼闊的三個核大國,大戰的發展很難預測,大戰的後果很難評估。但是美國政府企圖透過戰爭來加強美元的地位則毫無疑問。YST 只需要舉出一件事實就可以証明這個論點。儘管美國有這麼大的財政赤字,美國的軍事預算每年不斷地增加,武器的研發從未停止。美國參議院在2007年10月01日以92票贊成、3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總額為6480億美元的2008年國防授權法案。這個數目超過全球軍事預算的一半,也破了美國的歷史紀錄。





讓我告訴你,美國這麼龐大的軍事預算絕不是為了防禦而是為了進攻。


美國沒有國防部(Defence Department),只有進攻部(Offence Department)。





YST 個人認為中國可行的方法有下列幾種:





1. 乖乖地購買美國公債





中國必須想清楚,現在購買美國公債幾乎等於把錢丟水。中國這麼做唯一的正確動機就是用這些錢為自己的和平發展購買時間,以應付美國未來的軍事敲詐。


想想看,韜光養晦總要付一點代價,兩千億美元若能買到10年發展的時間也不貴,這比當年「九一八事變」所付的代價小多了。





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沒有能力還錢。

更重要的是,美國既沒有還錢的欲望(desire)也沒有還錢的壓迫感(pressure),因為她有強大的武力。





說穿了,我美國就不還錢,你能怎樣?





對比還錢,美國有更大的欲望尋找任何機會或藉口賴掉這筆帳。這是國際現實,呵呵呵!





2. 要求美國賣出黃金





美國比任何國家有更多的黃金儲備。2008年06月,美國的黃金儲備是8311噸。

一噸黃金目前的市價大約值三千萬到三千五百萬美元。





中國有本事就要求美國搭配部分黃金來舉債,譬如中國每買10億美元公債要求美國搭配一噸黃金,也就是說大約 3-3.5%的借債由黃金預付來証明美國的 good faith。一手交錢,一手交黃金加債券。這是最有效的方法要美國為她的舉債負起責任。





3. 買美國的資源





中國不要買美國的公司,也不要買美國的房地產,但是可以買美國控制的資源,不論是國內的還是國外的。譬如2005年美國國會以 333票贊成92票反對,禁止布希政府批准中海油併購優尼科(Unocal)石油公司。現在中海油就可以提出重新協商,或進行其他類似的併購,因為優尼科在海外有很多石油開採權,這比持有美元或美國債券穩當。





4. 買美國的外島





如果美國實在沒錢,中國可以提出把關島或夏威夷賣給中國,就像當年俄國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一樣。只要價錢談得攏,這是一個遠比債券合理的交易。




後記





YST 對「美國的金融危機」這篇文章有下列的改正與聲明:





1. YST 不懂保險公司的操作情形,所以想當然這些衍生商品 CDS與 CDO都是經過精算師的計算和評估後才出售的。跟據業內人士的反應事實並非如此。販售CDS的是AIG (保險公司)的總公司(Holding Company),而總公司跟底下的保險公司並沒有任何關聯。所以CDS與CDO都沒有經過精算式的評估。業內人士認為如果CDS與CDO經過精算師的評估,後果不會這麼嚴重。





2. 有關 YST文章中對金融界人士的評價有些激烈,引起一些抗議。這些評價屬於個人觀感,讀者要自己思考這些論點才能做出自己的判斷。特此聲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索罗门于2010-03-15 08:28发表的  :对了,K在西西河里有账号么?

没有西西河帐号啊~~哦,很综合的论坛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是真没时间看了
明天上班的时候看吧


索罗斯的风格我很喜欢,别管他做的什么事
实际上他做的事也无可指责.....
话说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几个这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Kei.S于2010-03-15 20:46发表的  :


没有西西河帐号啊~~哦,很综合的论坛来的?

那里似乎是老一辈的海外华人们交流的地方,能人非常多,氛围很理性,也有非常多的好文章。值得一去。K说不定会感兴趣的。

http://www.ccthere.com/

引用第12楼羽随风飘于2010-03-15 21:37发表的  :
索罗斯的风格我很喜欢,别管他做的什么事
实际上他做的事也无可指责.....
话说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几个这样的人
.......

索罗斯的做法是否值得指责先放一边吧,我个人看法是不太一样的。

至于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的人才,原因很简单,环境背景决定生长方向。国策不一样,民风也不一样,自然人才侧重点也不一样。就如同面羊群里永远也出不了狼群首领一样。西方文化的侵略性底蕴摆在那呢,再加上美国整体的国家策略和国际策略,以和为上讲究中庸的中国人自然很难学来,除非他在那种环境里长大。

更何况现在大部分的中国人最大的问题是连自己的根是什么都搞不明白,所以才会自卑、盲从然后发展为精神空虚,没有信仰,道德沦丧,悲观低调。轮子,运运,还有一大群的Pussy鼓吹者都是这类问题的最直接体现。对于经济发展,这些人本身的问题所造成的社会风气往往是致命的,因为这些东西让我们到底是什么都搞不明白,自然也搞不清楚该怎么发展,该怎么建设。这时候如果某些伪善的家伙们伸出橄榄枝,迷失的人就会很自然的跟上去,最终沦为奴隶。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多少人都陷进去了,甚至与整个国家都险些沦陷。当时上窜下跳的张五常先生与他那些愉快的伙伴们的那根橄榄枝险些就让我们的国家四分五裂。

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巨大分支,社会本身的运作状况与运作方式决定了经济理论的变动发展与经济现状和未来趋势。同时社会本身的特点、问题也会直接反映在社会经济运作上。国际形势会直接反映在经济发展变动上,国家政策与社会问题一样导致经济发展的变调。

且不谈国际,但就国内的环境来讲,一切以人为本,人治不好,所有的光辉便都是照耀在泡沫上的。中国现在的诸多问题都是出在人上,或者是社会风气上,贪污腐败也好,无良黑商也好,这些都是人的问题,聚集在一起就是社会问题,随后着社会问题便直接导致我们的经济发展虽快但非常不稳。幸运的是国家领导现在确实开始重视社会问题并且尝试着调制社会问题。这已经是个很好的开始,希望他们能够继续努力下去并且获得成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回索版主能不能把字体稍微放大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tsavo于2010-03-16 11:26发表的 :
下回索版主能不能把字体稍微放大一下~~~~


[s:138] 从来都没注意过,以后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索罗门于2010-03-15 23:00发表的  :


索罗斯的做法是否值得指责先放一边吧,我个人看法是不太一样的。

至于为什么中国没有这样的人才,原因很简单,环境背景决定生长方向。国策不一样,民风也不一样,自然人才侧重点也不一样。就如同面羊群里永远也出不了狼群首领一样。西方文化的侵略性底蕴摆在那呢,再加上美国整体的国家策略和国际策略,以和为上讲究中庸的中国人自然很难学来,除非他在那种环境里长大。
.......

相当切实~~OK,我还是慢慢短信回复你这评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Kei.S于2010-03-16 16:54发表的 :


相当切实~~OK,我还是慢慢短信回复你这评论。


嗯,咱很期待的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6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专业的帖子也能版聊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6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8楼tsavo于2010-03-16 17:49发表的  :
这么专业的帖子也能版聊起来?


[s:147] 论坛论坛,不讨论交流怎么能行?版聊也算是一种平易近人的讨论交流方式了~~~Tsavo君不发表下对文章本身的看法么?话说这么多的回贴里,与文章本身有关的近乎是0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进入圣域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4S ( 苏ICP备12080535 )

GMT+8, 2025-5-10 08:56 , Processed in 0.16365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