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S

 找回密码
 进入圣域
查看: 1060|回复: 5

阿赖耶识究竟是什么东东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5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因为看了冥王篇,所以最近在想有关阿赖耶识的问题.请教了一个学过佛的朋友.结果他同我说了一堆什么阿赖耶识也叫第八意识,是人类生命的印记,每个人灵魂深处的东西,也是轮回的本源........@%$^#(迷糊ING) 
结果我被他越说越糊涂,我想大家都是资深的圣迷了,可否指点一二(谢谢!^-^)

PS:阿赖耶识是不是和物理中的能量转换的原理一样啊!......暴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5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汗ING………………

我也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啊!!

快请高人来指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5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是不是因为人死了才发现有轮回投胎,因此生既是死的开始,死亦是生的起点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5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第八感,大神通大智慧的境界,星矢他们只领悟到较浅的便可超越生死活着到达冥界,我们可以理解为何沙加这么厉害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0-25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偶还是一头雾水!迷惑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0-25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从网上找到的一点东东:

   “大、小乘佛教皆立有六识说。六识各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所依,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之了别作用,此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种心识。喻如‘六窗一猿’,六识之体为一,而起作用之门户则六,概系六识说最初之意义。六识中,第六之意识称为第六识,后世更赋予六识、意识、分别事识、四住识、攀缘识、巡旧识、波浪识、人我识、烦恼障识、分段死识等十名,称为六识十名。

 除以上六识外,唯识宗另举末那识与阿赖耶识(即阿梨耶识),成立八识说。其中从眼识至身识之五识(与六识说相同),总称为前五识。至第六意识,称为前六识。至第七末那识(即第七识,或单称七识),称为前七识(或单称七识)。前七识以阿赖耶识为所依,而缘各境转起,故称为七转识或转识。而前六识能清晰识别对象,故称为了别境识。第七末那识称思量识,第八阿赖耶识称异熟识。据护法之唯识说,八识中第六与第七识具有执着虚妄之对象为我或为法之遍计性,故称‘六七能遍计’。而前五识与第八阿赖耶识因无我、法之执着,故称此为‘五八无执’。复次,印度之无相唯识派认为八识之体性皆同,故主张八识体一之说。但有相唯识派及唯识宗则谓其体性各别,而主张八识体别说;且二识乃至八识同时并起,同时转起(俱转),称为八识俱转。然而,小乘有部宗等不主张二识并起,异于前说。

 摄论宗(真谛所创)于八识外另立第九阿摩罗识(庵摩罗识),成立九识说。阿摩罗识别名无垢识、真如识、真识,即所谓净识,依此而言,第八阿梨耶识被解作妄识或真妄和合识。地论宗、天台宗亦有人主张此说。

 真言宗立十识,即于八识之外别立二种:(一)多一识心,为生灭门之所依,相当于了知差别现象界之后得智。(二)一一识心,为真如门之所依,相当于体悟平等一如真理之根本智。

 据真谛译之世亲所著摄论释卷五谓,因阿梨耶识变异所生之识,共有:身识、身者识、受者识、应受识、正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与善恶两道生死识等十一种差别。于此,‘显识论’举出显识与分别识二种,其中因阿梨耶识所显现之显识复分为:身识、尘识、用识、世识、器识、数识、四种言说识、自他异识与善恶生死识等九识;而分别识为虚妄分别之主体,又可分成有身者识与受者识二种,其看法大致与真谛所说相符。

 又楞伽经卷一说三识,即:(一)真识,相当于阿摩罗识,或相当于阿梨耶识。(二)现识,相当于显现万法之阿赖耶识,或阿陀那识(即末那识)。(三)分别事识,即七转识,或前六识。然真识之说仅见于楞伽经,而不见于梵本及其他译本。按智吉祥贤之楞伽经注谓,现识为前五识,分别事识则为第六意识。

 据大乘起信论所说,由于阿梨耶识中之根本无明在阿梨耶识上起动妄念,以至认识对象而生起执着心,其相状可分为:(一)业识,起动业作之始相。(二)转识,因业识作用,所生见照的主观作用之相。(三)现识,转识成为客观之境所现之相。(四)智识,执着现识为实在之相。(五)相续识,对现识执着不断之相。上记五种识总称为五意,或五识;相当于三细六粗中之前五者。此外,依无明能起动阿梨耶识,而展开迷界之相状,如风吹大海成浪,故喻称为识浪。”(作者:萧敢)
[wdb1][wdb1]
另:

阿赖耶识——小宇宙第八感

  “阿赖耶识”——恐怕大家都不会陌生吧,只要是看过《圣斗士》的人,都会对沙加在沙罗树下用生命写成的这几个字记忆犹新吧。一直以来对此也只是半知半解,前不久偶然看到关于这个据说是的小宇宙的第八感的东东的一篇文章,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年以来对这个词一直都不明白的呀。

  其实所谓小宇宙的第七感、第八感之类的,都是由佛教里的名称转化而来的,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下一跳啊,这回真是对车田正美先生把东方西方大大小小宗教神话到处乱抓又可以天衣无缝的联系在一起的功夫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佛法中,所谓“心”,即“识”。佛法心理学上,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等五种感觉的意识(即五识)和掌管、合并上述五识的功能的第六识,以及在相当第六识的“意识”的底层,第七识的“末那识”,第八识的“阿赖耶识”。笛卡儿所提出的“考虑自我”,也可认为是基于第七识的“末那识”吧。

  而佛法认为,第七识的“末那识”属于深邃的理性范畴。但同时常受烦恼的侵扰,而且还在那为烦恼所侵扰,狭小地限定本来自己的。所以自我意识(第七识)的更深处,还存在着第八识的“阿赖耶识”。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也被称作“含藏识”,潜藏着由一识到七识的行为所积存的一切结果,并逐渐成为产生七识等的根源。

  佛法还说,一识到六识,会与死同时消灭,但“末那识”,“阿赖耶识”决不会消灭,从无限的过去一直延至未来的永远。这大概也可以解释为何圣斗士可以在冥界出现的原因了吧。不过,沙加了解佛法还可以理解,雅典娜身为希腊众神之一居然也了解佛法,但佛法和希腊神话真的扯不上什么关系吧。

  其实关于人的意识,可以说是哲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但据说,对人精神方面真正的探讨和研究,在西方始于十九世纪的弗洛伊德以后。之后,根据深层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意识不过是精神的表层部分,在其深处,潜藏着相当大一片无意识层。

  因而,只有对潜藏在人的具体行动、思考、欲望深处的无意识领域,进行深入探讨,才能辨明人的精神,乃至生命的全貌。

  过去的西方深层心理学,经过探讨和研究,大体上似乎发现三个层次。第一是那个被认为是弗洛伊德本人发现的“无意识层”,也就是“为意识所遗忘的事物和受到压抑的心理上的内容”。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梦”;第二层,可是把索迪所提出的“家族的无意识层”算作是其中的代表;在其深处的第三层,即所谓荣格所提出的“集合的无意识层”:在“集合的无意识”中,积存着种族和民族,甚至包括人类最古的祖先的所有经验,它从根本上,与宇宙自身相联结。

  而在东方,先于弗洛伊德一千数百年前,佛教(唯识学派),就提出了这方面的学说。唯识学派,所指为“为识宗”,也成为“法相宗”。是中国的佛教宗派之一,缘于古印度大成佛教的瑜珈宗。应主张“万物为识”而的名。它是从其表层部分向深层的五识、六识、七识、八识的方向深入扩展。它是一边把握识别事物的心的作用,一边力求接近生命的全体性。

  西方的心理学,是比较客观地分析心的结构、功能,甚至对人的感觉、感情、意识、记忆等心的领域,也进行了探讨。与此相反,佛法是始终主动地将目光投向自己的内心深处。

  索迪的“家族的无意识”和荣格提出的“集合的无意识”,似乎从西方心理学的立场,窥视那广阔的阿赖耶识的领域。佛法对上述生命深层的观察更为深刻。中国的天台大师认为:在向宇宙生命,即向在第八识的深处,作为使那包括人身在内的森罗万象产生的,本源的生命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第九识“阿摩罗识——根本净识”。日本的日莲大圣人悟得此乃宇宙生命的本体,称其为“九识心王真如之都”。

  这“九识心王真如之都”的“心王”,乃心的作用的根本。“真如”,乃远离虚妄、不变、不改之意。“都”,为“心王”的住处,即无边无际的境界世界。也就是说,任何人的生命中,有着清净无垢、常住不灭的本体。这第九识,是一种自我本身与无限的宇宙生命相融合的境界;是产生生命在身体、精神方面的所有功能的根源;是创造力的源泉。

  其实深究一下,不难发现这才是《圣斗士》中所追寻的真理。

  “生命一边经常与外境因缘和合,一边通过“六识”接受各种信息。其中有不少也产生着种种的苦恼。但是,只要“九识”的太阳光在胸中闪耀,这些苦,犹如霜露一般全都消融。所谓信仰,也许可以说就是每一天,任何时候都使太阳在胸中的太空冉冉升起的连续作业吧。人们应一边使全身充满着如灿烂发光的太阳般的生命力,由衷地感受到无量的喜悦;一边从容地,不畏艰难地生活下去。

  总之,人,即便社会地位和声誉再高,也不会感到满足;即便财产再多,内心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充实。唯有彻底打开这无边无际的境界——自我胸中的“宫殿”,才能获得真正的人生价值,感到无限的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进入圣域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4S ( 苏ICP备12080535 )

GMT+8, 2024-11-23 04:38 , Processed in 0.10351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