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S

用户名  找回密码
 进入圣域
查看: 545|回复: 3

[转帖]猫眼看水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4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回 高俅发迹
公元1085年,大宋帝国皇帝,国家改革的总设计师神宗赵顼同志因积劳成疾病倒在后宫王娘娘的床上,后经多方治疗无效,龙驭宾天。全国上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神宗生前已指定儿子赵煦接班,并留有遗嘱:希望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新的领导核心周围,不畏艰险,勇于奋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全世界人民向往的地方而不懈努力。

领导班子换届,局势外松内紧,太皇太后老高太太怕出乱子,下圣旨东京城全城戒严两个月。在此期间严打各类犯罪活动,同时要求全国各地方官员认真学习领会神宗皇帝临终讲话和新即位的哲宗皇帝登极演说精神,务必尽最大力量保持政府换界期间的政治稳定。

大宋帝国是全世界最富的国家,人口过亿,以“鸡的屁”来论,占世界总量的百分之四十强。东京汴梁城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地位好比今天的美国纽约。看看《清明上河图》上那车水马龙,那酒旗牌匾,除了少个国家大剧院的标志性建筑,哪一点也不比今天的北京差。

如今东京城戒严,坑苦了城里的服务行业,妓院关门了:因为满大街在查身份证,有头有脸的人不敢来了;饭馆停业了:国丧期间,谁还敢拿公款大吃大喝?除非不想混了;几个出名的赌场由地上挪到了地下:严打时期,开封府对黄赌毒下了狠手,一经查实,肯定要罚个倾家荡产。

话说东京城西门里埋汰大街拐噶胡同住着一个外地来的农民工,姓高,小时侯家穷,没起过名字,因为排行第二,所以人称高老二。这高老二原籍淮西,没文化,种庄稼嫌丢人;做建筑工人嫌累;读书考功名没文化;参加武举考试又拿不动大刀,不得已只得跟着打工潮进了东京。进了东京干什么呢?高老二也有一身绝学:足球踢的特别棒,人称黄金左脚,不只会踢,还会解说,再窝囊的球队在他嘴里说出来都神勇非凡。宋朝那会儿,管足球叫蹴鞠,上至政治局下至村委会,球迷遍布全国。高老二在东京的几个业余蹴鞠俱乐部混了两年,没赚到大钱,却混出了名,从高老二变成了高球。

受严打的影响——国丧期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几个蹴鞠俱乐部都关门了,高球平时又爱吃喝嫖赌,没存折更没信用卡,所以过了3天,就断顿喝西北风了。不得已,找到蹴鞠俱乐部的一位队友王端明借钱。这王端明的老爸是东京城里开五金商店的,除了踢球就爱赌博。王端明最近手也有点痒,正琢磨着要去地下赌场玩上几把,于是带上高球去了东京城里一家地下赌场。

两个人玩到半夜,正耍到兴头上,没成想汴梁刑警大队对全城娱乐场所来了个突击大搜查。王端明和高球因为涉嫌国丧期间参与赌博,并在刑警执行公务时暴力抗法,被判半个月拘留。没过三天,王端明死在拘留所。半个月后,高球出狱。王端明的老爹不服,将汴梁刑警大队告上开封府,开封府一审判处被告汴梁刑警大队无罪,王端明系意外死亡,由国家赔偿王父纹银五两。王父还不服,又上诉到大理寺,大理寺二审维持原判。王父还嚷嚷着要告御状。正是反腐败的关键时期,碰上这样的叼民,实在没办法,汴梁刑警大队只得通过私下接触,与王父达成和解,赔了一大笔银子了事。高球则被重新收监,重打二十脊杖,责令限期离京。

就这样,高球回到淮西,过了几年混混生活,仍旧是在蹴鞠队和赌场混吃喝。这一年,骑在皇帝头上的太皇太后驾崩,皇帝高兴,以风调雨顺为借口大赦天下,高球原有前科一笔勾销。高球思量着要重回东京再谋发展。

淮洲赌场老板柳世权是个球迷,对待高球不错,给高球写了一封推荐信,要他去东京投靠京都药业旗下的蹴鞠俱乐部。

高球拿着简历来到东京,却没能进俱乐部。药业公司老板董将仕早就认识高球,心想:“这高球球倒是踢的不错,可是好吃懒做,善嫖会赌,能喝能吹,一副流氓地痞相,人世间什么正经的职业他也干不了。这样的主又得罪不起,还是赶紧让他滚蛋吧!”

董将仕找来高球,说:“球哥啊,我给你写封推荐信,你去大宋科学院找小苏院士,有他担保,推荐你进个政府部门,将来熬个正科副处什么的,那就光宗耀祖吃喝不愁了。”

高球没办法,硬着头皮找到了小苏院士。这小苏院士名叫苏辙,在大宋朝相当有名,他哥哥大苏院士苏轼是第一大才子,哥俩都得过“欧阳修文学奖”。苏辙也知道高球,前几年王老汉状告刑警队的案子轰动全国,心想:“我好歹也是个院士,身边跟着个流氓,这传出去好听也不好说啊。于是也写了一封推荐信,让高球到驸马府去谋个差。”

就这样,高球到了驸马府,一来二去,又被王驸马转赠给端王爷。

这端王爷是哲宗皇帝的亲弟弟,人称九大王,是个了不得的帅哥才子,长相英俊不说,而且能诗善画,吹拉弹唱,嫖娼赌博无一不精。用流行的话讲叫“才貌双全”,翻译成外国话再转译回来叫“英俊与智慧兼备”。

端王爷是全国蹴鞠协会理事长,脚下却很臭,几乎不赢球,手下经营的几个官方俱乐部在历次联赛上都不能晋级。好在花的都是公款,不愁倒闭。但自高球跟了端王之后,端王却不再为输球烦恼了。比如与辽国的友谊赛踢输了,端王正在垂头丧气,高球却说道:“王爷无须烦心,我方是客场作战,观众都为对方呐喊,咱的队员难免情绪受影响,发挥不了正常水平;第二,辽国地处北方,我南方队员难免气候不适应,时差没倒过来,体力上受了影响;第三,辽国的草皮太硬了,和我们的训练场地不一样,队员跑动不快;第四,毫无疑问的,我们的蹴鞠体制有问题,我们的蹴鞠与辽国相比还不够职业。”

端王吃了这宽心丸,心情大大舒畅。向哲宗皇帝要了更多经费,在全国搞起了轰轰烈烈的蹴鞠改革,高球则成了大宋国蹴鞠协会副秘书长,主持了蹴协的日常工作。又过了几年,宋辽两国再次举行蹴鞠比赛。由于输赢影响民心士气,事关国家形象,因此哲宗皇帝私下给端王下了严旨:保0:0,争0:1。

由于今次是主场作战,端王本人也信心十足。无奈蹴鞠队员脚太软,工资拿的比过去高了,身上的肥肉也比过去多了,“我沉重的脚步永远追不上你美丽的影子”,第一场比赛被辽国踢了个5:0。

哲宗皇帝大怒,端王也没了折,心想这下完了,蹴鞠协会这份肥差看来我是干到头了。高球则在皇帝和端王面前为输球找到了理论根据:“5:0的结果虽然不理想,但已比我们预想的好多了,我们原来估计是8:0来着。”

哲宗皇帝怒气冲冲,大骂道:“腐败!腐败!朝廷拿出那么多银子,你们倒好,这蹴鞠被搞成了豆腐渣!你还有脸说,我天朝大国的面子往哪搁?你看看大相国寺门前,有多少人在嚷嚷着要杀光辽国队员,辽国公使馆的专用马车已经被愤怒的老百姓烧了,辽国公使已经提出抗议。要不是开封府临时成立了城市市容管理大队严打严拿,就酿成民变了!下一场要是再输,朕就摘了你们的脑袋!”

端王没声了。高球还有话说:“此次失败,不是我们的队员实力不行。第一,主场作战,全体观众都为我们呐喊,我们的队员是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上场的;第二,最近东京下了几场大雨,导致草皮有点滑,我们队员一时不适应;第三,哪个西夏国请来的裁判,据可靠消息,他爹当年在永乐之战中被我边防军击毙,所以连续判罚了几个任意球,这对整场比赛造成不利影响。但下场比赛我方可以必胜,请皇上放心。”

高球说的有理有据,哲宗皇帝虽然余怒未消,但暂时也没有办法,只能又下一道严旨:再输的话,蹴鞠协会全体人员一起扔进汴河里去喂王八。

几天后,宋辽蹴鞠赛第二场开赛,开场不到一泡尿的时间,西夏国主裁判判了辽国蹴鞠队3个点球,接下来半小时,用4张红牌将4名辽国队主力全部罚下场。大宋蹴鞠队表现神勇,全场压着对方球门打。观众席上群情激昂,呐喊声镇天动地。

第二天,《大宋日报》头版登出《沙场扬威:国蹴11:0狂扫契丹男队》,文章指出,自以杨门女将为首的蹴鞠女队击败辽国之后,蹴鞠男队终于也迎来了胜利的春天,在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各项事业正取得越来越辉煌瞩目的成就。《猴蛇杂志》的头版《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刻苦的训练是我们的法宝——专访蹴协副秘书长高球》,高球在采访中谈到,最近几年我们蹴鞠体制改革是成功的,我们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队员,建立了良好的技战术思想,全队上下统一了思想认识,在比赛先失利的情况下,我方队员克服了重重不利因素的影响,最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和大宋全国蹴鞠迷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和蹴鞠协会主席端王爷的辛勤工作是分不开的。

全国上下一片沸腾。蹴鞠队开始做全国巡回演说,讲说成功心得。

正当局面一片大好的时候,忽然有吐蕃报纸登出消息《黑哨的秘密——西夏国蹴鞠裁判赫连无齿被吊销裁判资格》。文章援引消息灵通人士的话说,宋辽第二场比赛前,西夏国主裁判已被人暗中收买,因此吹了黑哨。该裁判回国后变大款购豪宅被该国蹴鞠组织吊销裁判证件。

舆论哗然,大宋蹴协立刻予以驳斥。蹴协主席端王爷接受《汴梁晨报》采访时说:“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吐蕃媒体的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我们的胜利靠的是实力。下次宋辽对抗赛我们将用事实说明一切。”

宋辽蹴鞠对抗赛是场民间赛事,承办双方表面上都没有官方性质。辽国人的蹴鞠热情远没有大宋高,因此倒并不特别看重输赢。但是大宋却不一样,自从100多年前太宗皇帝御驾亲征辽国失败之后,两国之间无数次军事冲突,大宋从来没占过一点便宜,真宗皇帝搞了个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送岁币买和平。因此,失败、屈辱像蝗虫一样咬噬着大宋人民的心。几十年无战争,一直没有复仇的机会,于是这某种意义上象征着两国雄性基因对抗的蹴鞠就越发的被大宋君民看重,蹴鞠场上击败辽国就好象光复了燕云故地实现了祖国统一一样,那感觉岂是一个爽字所能形容?

对抗赛如期举行,双方拼抢积极,让观众大饱眼福。最终大宋蹴鞠队以4:0的比分战胜辽国蹴鞠队。用实力证明了魅力。事后有吐蕃大理等外国媒体详述了这场比赛:开场不到三分钟,辽国就先乌龙一球。整场比赛,辽国蹴鞠队共有41个射门机会,遗憾的是一球未进,辽国后卫和门将表现也不尽人意,接传球水平都不太正常,让大宋队有机可乘。事后,辽国蹴鞠队队长已引咎辞职,该国全体蹴鞠队员一起退役,统一于幽州城外十八里铺买了花园别墅。

大宋蹴鞠队大胜辽国以后,哲宗皇帝十分高兴,下圣旨汴梁城放假三天.夜晚燃放烟花爆竹,全城的百姓都拥上街头。当哲宗皇帝登上城楼,看着这一派盛世气象,禁不住心潮澎湃。

哲宗皇帝这一澎湃就没了节制,多喝了几杯,第二天就起不来了。皇帝这一病就是一年多,找了100多位大夫,开了10000多个药方,病终于越治越重。正月初八这天,哲宗皇帝终于抛弃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到另一个世界去实现他建立强盛国家的梦想去了。

哲宗皇帝没儿子,按照传统,兄终弟及,端王爷赵佶在后宫向太后的大力支持下接了班,自称道君皇帝,成为新一代领导核心。

一朝天子一朝臣,道君皇帝坐到金殿上第二天就感觉到建立自己行政班底的重要。高球在以往的工作中表现出色,是一定要提拔的。除此之外还有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蔡京,蔡京是个老同志,想提拔他不难,道君皇帝主持召开了一次政治局会议,枢秘院和吏部全体阁僚参加。赵佶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当前经济状况是良好的,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但是在经济喜人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放松警惕,尤其应该重视政治问题,要充分认识到领导干部在经济建设中的带头作用。今后要提拔那些年纪较大,政治素质过硬,对国家忠诚的人。对条件特别突出的要破格提拔。年纪较大,工作的经验就丰富,善于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政治素质也很关键,做大宋朝廷的官,拿大宋朝廷的俸禄,结果连大宋历史上几位先皇的盛训都背不出来,这样的人能用吗?表面上对朕一套,背后耍另一套,这样对国家不忠诚的人能用吗……”

枢秘院和吏部各级领导深刻领会了会议精神。吏部就是组织部,专管考核、提拔干部的。按照年龄较大经验较丰富的标准,全国共有1126911人符合条件,其中年龄最大的103岁,工龄时间78年,最小的50岁零2天半,工龄时间45年。但年龄最大的那位已失明失聪并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是不能提拔重用了;最小的算起来5岁就开始领朝廷的俸禄,这分明是前一辈的直系亲属过早的为他办了公务员指标,怀疑有较严重的历史腐败问题,也是不符合标准的。

按照第二条,需要被提拔人能背诵历代先皇圣训。这就需要考一考了。吏部特别组织了一次考试,1126909人参加。由管考核和提拔使用干部的吏部和管科举考试的礼部共同命题,第一大题“太祖皇帝登极后发布的第138条圣旨内容是什么?并简要分析圣旨中‘以民为本’的精神”,第二题“默写太宗皇帝圣训第287条,并联系实际谈谈对现实工作的指导意义”,第三题是纯主观题“澶州之战,在真宗皇帝正确英明的领导下,我军民一心,一举打败辽国入侵者,狠狠挫折了辽国的嚣张气焰。战后两国签定友好合作条约,我国每年赐辽银30万两。请在真宗皇帝5642道圣旨中找出一道,说明赐给辽国白银的理由”。

考试结果,有1126900名考生被淘汰出局。剩下的9名人选中有8位根本就没见过当今皇上,那当然就不能“对皇上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了”,只剩下一个56岁老汉,就是蔡京。

与蔡京相比,高球就难办多了。蔡京自身素质过硬,是全国书法协会理事长,大知识分子,科班出身,以前还做过京官。高球就不行了,原来的蹴协副秘书长不是官方职务,因此没有工作背景;高球本人在民间口碑不佳,一直有传言说他在蹴协任职期间搞黑哨踢假球。更重要的是提拔高球当官是违法行为,道君皇帝不能带头违法。为什么呢?这是太祖皇帝定下的规矩:在东京城政府部门任职,必须具有进士或进士以上学历,高球连个秀才都不是,学历这一关就过不去;还有,真宗之后与辽国来往日益密切,有感于此,真宗皇帝下过圣旨:不会契丹语的干部,东京城一个不留。高球汉语的水平应该没大问题,契丹语基本不会。

赵佶失眠了。枢秘院委员蔡京有办法:“没有学历可以赐一个同进士出身,这就等于具备了同等学历。高球对国家的体育事业做过巨大贡献,可以直接进翰林院进修班嘛!”

赵佶摇摇头说:“这样做,下面老百姓肯定有非议,朕丢不起这个脸啊。这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啊!”

蔡京道:“什么是法?你老人家的话就是法。太祖皇帝可以立法,您也可以变法啊!东京任职必须有进士以上学历,民间对此早就颇有怨言,皇上可以顺应民意改了这一条。至于契丹语的问题,我早就觉得这条有问题,人在我大宋做官,不考汉语却考什么契丹语,这不分明是有病吗?真宗皇帝一时受了蒙蔽才立了这条法。但这条法还真不容易改,枢秘院几个副职都是搞契丹语上来的,此外礼部吏部兵部大理寺,这人太多了,要真改了,这些人就全完蛋了。民间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学契丹语,每年的考试费辅导费培训费是国家税收重要来源,这怎么能改呢?但是高球嘛,可以让他学吐蕃语,这是小语种,懂的人不多自然就没人深究。小语种可以算是特殊专业性人才嘛。按照仁宗皇帝圣旨第2982条,朝廷可以择优破格提拔特殊人才。”

蔡京这一番话,让赵佶十分满意。第二天,朝廷传下圣旨:今后东京城留用人才不再唯学历论。

消息传出,举国振奋。《大宋日报》载文分析说:这是人才录用体制的重大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今后低学历专业人才将有更多用武之地。东京无疑将变得更加开放繁荣。

几经周折,高球终于在组织部挂名了。

在朝廷工作扩大会议上,道君皇帝说:“今后我们开展工作,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远一点。我们不能只想到把眼前的工作做好,还要想到十年二十年之后,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年纪大的同志工作经验丰富,在过去的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是确定无疑的。但是还要想到,未来的几十年,是不是还要让这些老同志继续干下去呢?人世间一辈新人换旧人,总还是要让给年青人来担当重任嘛!要多给年青人锻炼学习的机会,一些重要岗位要大胆起用年青人,让他们挑大梁。经验不足,可以积累;能力不够,可以锻炼;水平不行,可以学习。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未来。”
道君皇帝的讲话,赢得一片热烈的掌声。

枢秘院和吏部认真学习研究会议精神,总结会议心得,大家转变了观念,自觉的与朝廷保持一致。过了几天,有吏部官员上书,说吏部见习员高球头脑灵活,工作有魄力,勇于任事,建议朝廷提拔重用。枢秘院委员蔡京也在几次工作会议上提到并表扬了高球。高球在吏部的各项考核都是满分,朝廷特别调他进了枢秘院,成为国家领导核心的内部成员。

高球进枢秘院的第一天就改了档案,高球变成了高俅,原籍也改成了东京,上溯祖宗十八代是唐朝大诗人高适。

在随后的几年工作中,高俅同志表现突出。黄河决口,他亲临第一线,指挥若定,保住了黄河大坝安全,并痛斥了主管大坝修建的汴梁施工队搞了豆腐渣工程;朝廷修建万岁山,从南方运送花石岗,路途遥远,工程费时,高俅同志创造性的提出了水陆运输的方案,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大大推进了工程进度。

高俅做了殿帅府太尉,进入了枢秘院,与蔡京童贯等人一起成为政府领导班子狠心成员。殿帅府太尉就是国防部长,枢秘院类似于政治局国务院。

高俅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出人头地,耀祖光宗。不知羡煞了多少仍在为生计奔波的农民工。
回复

举报

发表于 2007-2-14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真是长啊,坐下慢慢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发表于 2007-2-14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MS还是第一回,看来还是连载,, [s: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yixin1417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2-14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进入圣域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4S ( 苏ICP备12080535 )

GMT+8, 2025-5-17 22:11 , Processed in 0.116894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