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 于 2012-4-10 18:59 编辑 0 C/ r% z1 @# l7 E; B
( h. |: z+ y9 v4 L$ G b. B# ~# H
# T( }' A) y& }- w) |6 }9 A* T# I关于这个,已经有很多讨论了我这里也顺便说下自己的想法
+ V3 @# `& ^8 s首先,构成这个体系的基础应该是古希腊哲学的四元素论,即“水、气、火、土” ) r: a; y( Y4 k
-----------------
, S9 m3 J W' Y1 E) e从百度百科摘得资料如下: 2 T8 N; ~* h: |' r+ W
水元素:西方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约公元前625-547)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水这种基本元素构成的。
8 A3 X; a' j! h K% @/ E" _& Z, V5 M气元素: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约公元前610-546)认为基本元素不可能是水,而是某种不明确的无限物质。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约公元前585-525)进一步解析到基本元素是气,气稀释成了火,浓缩则成了风,风浓缩成了云,云浓缩成了水,水浓缩成了石头,然后由这一切构成了万物。
- F5 H8 X) b) Z4 |* @火元素:赫拉克利特(约公元前535-475)认为万物由火而生,所以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土元素及四元素说的形成: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0-430),综合了前人的看法,再添加“土”,遂有水、气、火、土四元素。
! d: z* e! O. b四元素形象化(象数派):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将四元素形象化,用几何观点看待,认为组成四元素的原子形状分别是体现其性质的一种正多面体:火原子是最为锐利的正四面体,气原子是几乎让人感觉不到的正八面体,水是像小球一样滑溜的正二十面体,土是能够堆砌起来的立方体。正多面体共有5种,还剩下一种正十二面体没有元素可与之对应,柏拉图说它是神用来排列天空的星座的。 ' w& Q4 `. L8 `6 C, e; J
四元素说的发展:柏拉图的学生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认为组成天体的元素与地球不同,是纯粹的“以太”,是第五元素,对应于正十二面体。亚里斯多德在他老师四元素几何化的基础上,将四元素说发展成为一种体系:土最重,组成了地球的核心;水较轻,覆盖在地球的表面;气、火更轻,笼罩着地球或向上飘扬;以太最轻,位于天上,绕着地球运行。这个思想体系有效的支撑了地心说。
1 Z: p" g1 @/ a6 E; K9 ]-------------- 1 w% d! ^9 \' \9 }5 M9 w
当然,希腊作为圣斗士的发源地,圣斗士们习惯用这套体系来研究小宇宙也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后来又有大量的中国文化(童虎就是个代表)也逐渐融进了圣斗士的文化体系里,于是四元素理论也开始和五行学说进行着融合。 A6 b$ |* U% ~4 x
五行学说,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木、火、土、金、水”,是个更为复杂完备的体系,和古希腊的那种哲学探究不同,这个学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难以考证,至少从《尚书》(夏商周时期的一些文献汇编,如今大多已失传)中便有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与研究,五行再配合阴阳广泛应用于医学、建筑、选址、占卜、军事等等各行各业,是中国古文明体系的核心基础之一。3 B% b! C: i1 S, o( z4 ? P
9 n0 f% x, m* z" D4 |
当阴阳五行与四元素相碰撞的时候,北欧学派把原本风元素中的雷元素单提了出来,构成五元素与五行相适应,其实在五行体系里,风属木,雷属金。虽然如此,但是毕竟体系内核思想还是有所差异的,一般来讲四元素只有相克,而五行则是具有相生相克性,(所以如果按五行的看法,只按相克关系,上面的“风”和“雷”的位置放反了)五行关系排列如同五芒星阵,当然这也与西方的五芒星的概念完全不同,西方的五芒星论是四元素加上灵(精神)构成的。
+ G" t# j1 \( \' T) \1 w5 E- C
: a: j* i0 M/ n- `# C( j6 Y7 o下面回到Ω中,圣斗士们应该也是在这些多重传统文化的大融合中出现了文化复古运动,大家都对小宇宙的性质进行了分类总结,于是形成了现在的这个局面。 / a" `6 I! \ |2 L2 v6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