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S

 找回密码
 进入圣域
楼主: 泪与笑

[其他] 某只的走马观花西安行记~~~~~~~~~~~~(404楼更新汉阳陵408楼照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各位大人们很想看故事? [s:77]  [s:77]  [s:77]
那么放心,接下来的行记大概会让大人们满意地说~~~~~~~~~~~ [s:32]  [s:32]  [s:32]  [s:3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5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s:10]  [s:10]  [s:10] 大好大好~~~~~~~~我们要看风景与自爆~~~~~~~ [s:10]  [s: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5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景和自爆[s:44]  [s:44] ~~~~~~~~~~这个暂时还是忘了吧[s:20]  [s:20]
我们的确是去了很多地方,我也会附送背景资料地说~~~~~~~~~~~~ [s:10]  [s:10]  [s: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背景资料自己能查到,还是自爆照片来的实惠啊~~ [s:10]  [s: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Re:某只的走馬觀花西安行記~~~~~~~~~~~~(先放出到達第一天)

居然沒有自暴.....................有圖有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比较关注景色的
一定要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LZ啊 什么时候上图啊?   想看图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大家都很想看图 [s:44]  [s:44]
那么,先看看这些找来的图片吧……照片一定会送上的,但恐怕要要过了这个星期天才可以拿到…… [s:22]  [s:22]  [s:22]

附送小背景资料1:西安 [s:86]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省会,也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自古就是重要交通枢纽,著名的丝绸之路曾经从这里开始,现在亚欧大陆桥也从这里穿过。古称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自古长安帝王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或建立政权(西周、秦、西汉、新、东汉(献帝6年)、西晋(愍帝4年)、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汉、唐时期的西安城规模宏大,是当时世界闻名的国际城市。西周青铜器、秦砖汉瓦和陶俑、汉唐石刻和鎏金器以及唐三彩……似乎可以看作是辉煌的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的西安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古迹,是考古和旅游的理想地区。如今的西安仍是中国的西北重镇,辖9个市辖区(未央区、莲湖区、新城区、碑林区、灞桥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4个县(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面积接近一万平方千米,人口732万人(截至2006年6月)。

第二天:东线游览之不是旅行团的旅行团版[s:84]

以下是我们的东线参观内容:
半坡博物馆——华清池——骊山森林公园——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有什么感想?[s:31]
好羡慕?[s:31]
嗯,的确是很值得羡慕……如果这些行程内容不是被硬性压缩在一天之内的话。[s:80]
该死的我们怎么能那么穷住不了标间住大通铺也就全当是方便我们打滚叠罗汉但是好不容易来了趟古都却要为了早点回去省下住宿费硬要把能看一星期的内容强制弄成只看一天的超级压缩版~~~~~~~~~~~~~~!!!!![s:20]
一向喜欢赖床的某只连早饭都来不及坐下来吃,只能一边拿着外带的卷了个海带和莲花白丝的油煎饼冲向停车场,一边为食堂里丰富的包谷粥绿豆粥红豆粥水豆腐各色油饼掬了捧辛酸泪。[s:19] 可就算我们7点就上了车子出发,时间还是非常紧张,恨不得能把四个地方拼接到一起来看。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有时真的就好像地球和比邻星那么遥远……现在,各位大人能够理解这个标题了吧……[s:84]
那么,下面就开始正题了。[s:32]
我们最先到达的是半坡博物馆。说实话,一开始我们是对这里兴趣缺缺的,鉴于行程时间和经费紧张,还有人建议砍掉这个景点,不过后来证明这个建立在半坡文化遗迹上的博物馆绝对值得一看。 [s:48]
说到新石器时代原始文化,大家的脑海里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一群穿这兽皮披头散发手持石块的人站在夕阳的河滩森林边? [s:11]
唔,至少我的概念是这样的。[s:83]
不过看了博物馆里的陈列和解说,“生产力低下的原始文化”这一称呼令我们大大的低估了先民们的智慧。事实上,他们的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了。 [s:23]
先来数一数他们留下的器具:石斧、石铲、石刀、刮削器、敲砸器、箭头、磨盘、纺纶、骨锥、骨刀、骨针、鱼钩、鱼叉、陶钵、陶盆、陶碗、陶罐、陶甑、尖底瓶、陶哨……真是相当的丰富。 [s:23]
那些磨光的石刀、石斧以及骨锯、骨锄都做得很好,当年的人们就用他们来耕作和处理粮食。很有趣的是,半坡人用的“石磨”不是我们惯常看到的有上下磨盘的磨,而是一块两头稍微上翘的石板和一根碾棒组成的,美洲土著民直到近代仍在使用这种形式的“磨”。半坡人已经开始纺织、缝制衣服,骨针十分精致,现在的人们还不知道他们是怎样穿出了那么细小光滑的针孔,他们大概还用相似的方法还制作了美丽的项链。 [s:23]
半坡人还留下了许多设计巧妙的器物,半坡文化的陶甑在饮食文化史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想象一下用陶制作的蒸锅,蒸制是比起火烤水煮更为高级的烹饪方法,而在六千年前,半坡人就已经开始享用蒸熟的美食了。还有双耳小口尖底瓶,尖底既方便插在当时柔软的地上固定,在打水时用绳索系住双耳,瓶口向下方便水流进入,而打满水后瓶口又会自然向上。 [s:23]
半坡人的村落也规划得很好,大致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和制陶区,村外围挖了很深的壕沟保护人们的安全。房屋形状有方形和圆形(绝大多数是圆形)。分为半穴居和地面木架建筑两类。这个用图说比较方便……画的是很难看,大家凑合着用吧。半地下式的讲了房子以后,再来讲将墓葬吧。半坡人的墓葬其实已经有了可以识别墓主人大致身份地位的差别,合葬墓也并不少见(好像大多是血缘亲属合葬)。墓葬中发现了一个似乎是被活埋的人——据推测有可能是违反了部族条律或者染上了恶性传染病。成人一般埋在氏族公共墓地里,小孩则常常以瓮棺葬(用两个陶瓮扣在一起作“棺材”)的方式埋在居住房屋的附近,而且上面的陶瓮还要开一个孔,据说是因为是因为担心小孩的灵魂太脆弱,所以埋在亲人身边接受照料。 [s:23]
既然来看半坡文化,人面鱼纹是必看内容啰。 [s:23]
来小小的讲点人面鱼纹:这种纹饰可以说是半坡文化的标志性图案了,鱼被认为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之一,这种纹饰可说是包含了对生活富足和人丁兴旺的期盼。而且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太极图很可能与逐渐图案化的半坡鱼纹有着深厚的渊源。同样有趣的是,在美洲似乎曾发现过那种被称为“双鱼太极”的图案。 [s:23]
即使没能仔细领略半坡文化,但大概可以勾画出这样一幅半坡人们的生活:他们身上穿着用兽皮和自己纺织的麻缝制的衣服,佩戴美丽的贝壳串制的项链。太阳升起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提着尖底瓶去取水,有的人拿着绑得很结实的石制、骨制的农具去照料粟和蔬菜,有的人带上弓箭或鱼钩希望能够带回一些肉类——当然他们也有可能从自己饲养的羊等动物身上得到肉食。他们有自己亲手建造的房屋,大家也可以围坐在村子中心的大房子里举行聚会,享用着劳作得来的美食,烹饪、盛放这些食物是在他们在自己家园的制陶区做出器具,其中不少都是绘有黑色花纹的精美红底彩陶器皿。所有的人都必须仰赖和服从部族集体、人人相依为命。

附送背景小资料2: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文化之一,距今5600-6700年。属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时代文化,由于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六公里处的半坡村发现而得名。作为中国北方的的典型文化之一显示出了当时中国文明的发展水平。其中出土大量器物,许多具有重要意义。半坡遗址于1953年春发现,总面积50000平方米(发掘面积10000平方米左右)。先后经历六次发掘,之后为了保护起见而在遗址上建立了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其中包括面积约3000平方米保存就地发现、原貌保存的半坡先民居区的一部分的遗址大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等LS上图了...... [s:12]  [s:12]  [s: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到西安去找小冰 [s:10]  [s: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图片~~~~~~~~~~半坡的一些器物~~~~~~~~ [s:10]  [s:10]  [s:10]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进入圣域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6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是那时中美史上的图 [s:12]  [s:12]  [s: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6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汗~~~~~~~~因为现在大家都要看图,我又一时拿不到照片,只好先上点以前存的图 [s:22]  [s:22]  [s:22]
其实我们自己去照的图片可能还没有那么清晰,毕竟是隔着玻璃橱窗的说~~~~~
还有两幅~~~~~~~是遗址大厅里保留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进入圣域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秋之刀鱼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27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果然是古蹟之旅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秋之刀鱼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27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半坡博物馆遗址大厅里的,是真正的考古发掘的遗迹~~~~~~~~~~~ [s:32]  [s:32]  [s:32]

管中窥豹华清池。[s:32]

如题,时间紧迫的我们就算是脚踩风火轮也没有办法逛完如此之大的华清池,所以不得不忍痛割舍掉相当大的一部分景点。 [s:64]
先去参观了飞霜殿, [s:48]据说唐代的飞霜殿得名于冬天温泉喷水,在寒冷空气中水汽凝成无数美丽的霜蝶,这里曾是玄宗和杨贵妃的寝宫。一楼有唐代华清宫的复原小模型(就很像是在房地产公司的楼房模型展示的那种),还陈列着一些当年清理出的唐代文物。因为听同学说上面还有漂亮的唐代地砖,某只只在下面逛了一圈就直冲楼上了。 [s:48]
上面果然有唐代地砖,即使是今天看来也是相当的豪华,尤其喜欢莲花纹和石榴纹~~~~~~~~~~一眼看上去就可以感受到富丽堂皇的盛唐气象。 [s:82] 还有发掘出的唐代陶制引水管道及水垢(……),一节节的水管做成可以互相重叠插入咬合(类似我们小学用过的一种替换铅芯,就是那种可以一节插入一节连得很长的那种),无论是制造还是运输都要比烧制一整根的管道方便得多了,当然技术瓶颈大概也是古人开动智慧的一大动力源吧。 [s:83] 顶楼还有用人偶复制一些诸国来朝和皇宫生活的场景,很多人都挤在那里照相。说起来,我有在里面听到日语,唔,日本人果然喜欢中国唐朝,对杨贵妃更是很感兴趣(日本有杨贵妃逃过一死后去到日本的传说,好像还有人出来要证明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人……)。 [s:83]
接下来又忙着赶去看皇家专用洗澡场地~~~~~~~~~~~~~~唐御汤遗址。 [s:82]
其实唐御汤遗址是包括了海棠汤、莲花汤、星辰汤、尚食场、太子汤等好几个古浴池的,不过自然还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浪漫爱情最动人啊, [s:77] 几乎所有人心里都只想到要看两人当年洗鸳鸯浴的池子海棠汤/贵妃汤。那是一个长有3米多,宽也有近3米的花朵形的水池,有着上下两层的台式结构,据说池中间的一块条石还刻有“杨”字。当年的海棠汤有着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边接有莲花喷头,下边接通陶水管与泉水总源相通,水会从莲花喷头喷出——真是太会享受了呀两位。[s:50]
我一度以为贵妃娘娘去泡温泉是在享受大唐皇家spa, [s:48] 就连名字都取得那么诗情画意——“海棠汤”,“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这是多么美好浪漫的画面啊啊啊啊。 [s:48] 结果导游小姐笑盈盈的轻启朱唇,说出了这句话——[s:52] 著名的四大美人之一的杨贵妃其实有狐臭,不得不常常在飘满花瓣的特制温水里洗洗洗……
[s:66] 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这不是真的吧。[s:66]  
我们那原本飘满粉红色泡泡的美人出浴梦刹时碎了个满地,然后作粉粉状华丽丽的漫天飞舞风中零乱……
不过,大家不愧是唱着螃蟹歌长大的强大的河蟹的一代,  [s:23] 当我们走到那尊汉白玉雕就的半裸杨贵妃像时,话题已经从“贵妃娘娘洗澡去臭用哪种香水”推理到了“唐玄宗那家伙八成有鼻窦炎所以闻不出味儿来” [s:77] ,一群人兴高采烈的围上去和贵妃娘娘牵手合影留念(那雕像足有两人高,所以要踮起脚……)。 [s:23] 边上有几个围在护栏里的莲花石台,正在冒着热水,据说就是当年引入贵妃汤的温泉,付五角钱就可以去捧来洗手洗脸美容(?),在美容的感召下,里面人满为患。于是我只好趴在另一边护栏上看太子汤(不是用太子煮的汤,是太子的专用温泉洗澡池啰)里面的水缓缓冒着热蒸汽,后面的一句话差点让我滑了下去——“哎呀!怎么太子是露天洗澡呀!”拜托老大,这里只是遗址呀,当年肯定是有盖宫殿的吧。 [s:22]
然后大家走马观花的看过当年蒋介石住过的五间厅——还留有西安事变弹孔纪念的30年代总统套房(看了那个房间以后,大家都为祖国奢华事业的巨大发展感叹不已)[s:55] ,开始向骊山进军啰。

附送背景小资料3:华清宫
华清宫:“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华清池之所以那么出名,除了自身条件确实优越以外,毋庸置疑是托了唐明皇、杨贵妃还有香山居士的福。但其实这里的温泉从很久以前就吸引了帝王们前来建造行宫别苑,相传周幽王就曾在此建过离宫,秦始皇也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汉、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汤池。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到玄宗时期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改名华清宫。因此唐代华清宫其实是包含有皇家园林、宫殿建筑等的离宫建筑群,供帝王妃嫔们游宴享乐,他们每年十月都要到这里来,至年底才返回长安。唐玄宗就常和杨贵妃一起到这里来过冬沐浴和赏景。安史之乱以后,皇帝很少游幸这里。唐末年废圮,在五代成为道观。现在看到的包括唐御汤遗址在内的文物几乎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才清理出来的。
附送背景小资料4:其他四个古浴池
莲花池:又被称作御汤和九龙殿,状似莲花(其实个人觉得和海棠汤很像),比海棠汤达两倍以上,据说是唐玄宗的御用澡池。莲花池有两个进水孔、双莲花座,池岸周围有双排石础,据说这些双孔、双座、双排有并蒂莲的寓意,让人很容易联想到《长恨歌》里唐玄宗和杨贵妃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星辰汤:据说是供唐太宗和之后几个皇帝沐浴的汤池,离水源最近,水质最好,水流量最大,水不用管道而是直接涌进汤池。传说是因为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而得名。(刚刚才说了露天洗澡……太宗皇帝您也太前卫了吧。)
太子汤:如名,是专供太子沐浴的场所,是一个位于两排殿宇的空旷处,用石栏围成的浴池遗址。
尚食汤:是供皇帝近臣及为嫔妃服务的尚食局官员沐浴用的池子。据说冯玉祥还维修过这个池子供百姓使用,是使用时间最久的一个池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秋之刀鱼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0-27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7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华清池的唐御汤遗迹清理保护得非常好,当年泡起来肯定是非常享受呀~~~~~天然温泉、特制药草、精选鲜花、美人陪伴(噗!)[s:12]  [s:12]
有大人说会想到小撒的豪华大浴池[s:12]  [s:12]
下去擦鼻血…… [s:88]  [s:8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0-27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s:10]  [s:10]  [s:10] 更新大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进入圣域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4S ( 苏ICP备12080535 )

GMT+8, 2025-7-12 17:13 , Processed in 0.085722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