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S

 找回密码
 进入圣域
楼主: 泪与笑

[其他] 某只的走马观花西安行记~~~~~~~~~~~~(404楼更新汉阳陵408楼照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0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晚班归来~~~~~~~更新ing~~~~~~~~~ [s:10]  [s:10]
先放进门处~~~~~~~~~ [s: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进入圣域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0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彩绘铜车马部分~~~~~~~~~~~~ [s:32]  [s:32]  [s:32]
陈列厅相当漂亮,一走进去就看到一幅巨大的彩绘铜车马出土时的照片,凝重、沧桑以及某种依稀可见的辉煌在晕黄的灯光下显现,让人不由得肃然起敬。 [s:9]
两乘铜车马都是按照比例缩小到1/2制作的,也就是说把它们放大一倍,就会和真的车马同等大小。 [s:9]
一号坑出土彩绘铜车马复原真品~~~
一号铜车马。 [s:23]先秦时期,这种立车一般作为兵车使用,车上还配备了铜制的弩、箭、盾等兵器。伞杆上还有极为精美的金银错花纹。 [s:74] 车上的伞座尤其有意思 [s:44]——伞座底部是十字形的,可以让御者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旋转倾斜调整伞的角度遮阳,还可以取下插在地上。遇到突发事件,伞面就可以作御敌之盾,伞柄则成为成退敌之矛。陈列厅里还有一件用来演示的可触摸复制品伞座——据说今天用先进仪器制造的仿制品误差竟还要比那件二千多年前制作的真品还大,如此精巧的构思和工艺看得大家目瞪口呆。 [s:44]
二号铜车马是安车 [s:23],因为可以通过开闭窗户或门扉调节车内温度,又叫做辒辌车。车上的窗户设计有点像是日本的推拉门,可以把窗户推进车子的空腔里收起来(顺带一说,著名的长信宫灯上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调节光线明暗)。 [s:74] 车舆上的镂空窗是模仿纱窗制作的,窗板为镂空的菱花纹图案,厚度只有0.12厘米至0.2厘米。这种带有镂空的窗板用双合范铸成,在一片范的内侧雕出凸起的菱纹图案,再与另一片范相合,这样精致的物品铸造难度可想而知的。 [s:74]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巡游途中于沙丘(再顺带一说,“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也是在这里活活饿死的)病死,尸体就是放在这样的车子里面往回运,但就算是辒辌车也没法子保持他的尸体三个月不腐烂发臭……于是只好放一筐咸鱼在上面掩人耳目(呕~~~)。 [s:81]
一号铜车马上配备的彩绘盾牌[s:23],上面用红色勾画出的边栏里画的是蓝色的流云纹。流云以外的地方填满白色的谷璧纹。中间画的是四条夔龙纹,在蓝色龙身上还有红色细线勾出的细小菱花鳞甲,沿着龙身外侧勾出的白线使龙更有立体感。[s:13]
金银勒,[s:23] 又叫做羁、络头或者马笼头,是控驭马的重要工具。在一号铜车的四匹铜马的头上各戴有一副这样的东西。制作这些勒的编缀连接工艺相当惊人——由金银两种金属打成79节金银管,采用金丝制成的纽环相套扣接成链条——这种工艺在二千多年后今天也不能说是简单的, [s:18] 中间的金制当卢是马额头的饰品,马口两侧的链条上连接着银表和铜衔,位于喉咙部分的链条上还悬挂着铜丝扭结成的缨络。 [s:74]
用很细的铜丝弯曲组成的双曲青铜链环,[s:23] 非常精美,是用直径只有0.5~1毫米的环形铜丝对接钎焊成的。焊接点小到肉眼难以看出, [s:18]可以看出秦代高超的工艺水平。
咳咳,下面专门讲一下铜车马的连接技术, [s:86] 请先在坐椅下或者桌面上准备一块足够厚实柔软的垫子,以防止掉下来的下巴或是眼镜损伤。[s:46]
由近7000个零部件组成铜车马的在连接中大量使用了可拆卸机械连接——子母扣加销钉连接、活铰连接、纽环扣接、亚腰形转轴连接、锥度配合连接、铆结、弯钉连接、套接、卡接等——子母扣加销钉连接用得最多。 [s:9]
子母扣加销钉的连接是把小节装饰件都加工成一端呈凸榫、一端呈凹口的标准形状,连接时每节的凸榫套入另一节凹口,再贯以销钉式的活轴使二者连接起来。 [s:9]这样一节节连系起来就成为一条曲展自如的活动链索。而且古代工匠们能够通过改变节的大小或子母扣的形状来改变结节的活动方向,制造出满足特定要求的链条——只能上下活动,只能左右活动或是可以上下左右自由活动。[s:44]
二号铜车马车门的门扉与门框的连接使用的是活铰连接,我们今天用的活页(就是连接门扇可以活动的那种零件)和活铰基本相同。[s:4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进入圣域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1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妈妈以前去参观过   听她说  那里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尤其是那个圆圆的伞盖车   好聪明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1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哦~~~~~~~~~以前有人说兵马俑看上去没有想象中的震撼——的确只是看外表的话,这些从土里面扒出来的东西是不怎么起眼的——但如果能看得更专业一些的话,也许就能够更好感受到它们的真正价值。[s:9]  [s:9]  
其实我有点担心介绍兵马俑的部分会不会让大人们觉得有点枯燥,[s:22] 但最终还是决定发这样的“资料式版本”,因为我觉得这样才能让它们成为文字叙述的主角,与大家更好的分享我们当时感受到的震撼。 [s:85]  [s:85]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1 0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佩服他们啊   我听说那个马头上的穗子  都是用金属丝拉出来的。。      
你去的时候 还有当年的发现者在那签名卖书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1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那些缨络都是金属制作的,但非常逼真,铜车马可以说是集当时金属冶炼制作工艺之大成的精品啊。 [s:32]  现在仿造的精细程度都不及原件,而且很多工艺已经失传,还要通过研究秦的铜车马来恢复这些工艺技术。[s:32]  [s:32]
签名……还真没有注意,我们当时很赶时间的说。 [s:37]  [s:37]  [s: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1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喔     我妈是前几年去的   当时发现这个的3个农民也就剩下他了  现在估计也死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1 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点羡慕他们,我也好想只要签签字就可以赚大钱……上班真是很辛苦的说。 [s:19]  [s:19]  [s:19]  
明天依然要上晚班,所以还是晚上更新……如果顺利的话,争取把兵马俑部分更新完毕吧[s:19]  [s:32]  [s:32]  [s:32]
睡觉去了~~~~~~各位大人晚安~~~~~~~~~~~~ [s:59]  [s:59]  [s: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1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  他们当年发现后奖励了20块钱   然后就什么都没管了    而当时我妈西安旅游的时候  唯一活者的那个  一生就会写三个字  他的名字   用来签名售书   写的还真漂亮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1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实在是让人惊叹的发现啊~~~~
LZ的介绍也好让人过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挺多的.............有不少叉

我再重新一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2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各位大人~~~~~~~~~~ [s:32]  [s:32]  [s:32]
原本说好昨天来更新的……但是……万恶的老板居然大半夜的跑来开会!!!!老天,你老人家开完会怕怕屁股据乘私家车回家了,我们可还得要收拾算账骑着自行车回家的呀~~~~~~~~~~~ [s:19]  [s:19]  [s:19]
所以拖到今天……真是抱歉…… [s:67]  [s:67]  [s:67]
先上秦俑部分,明天再来把这部分更新吧~~~~~~~~~~

22个世纪前的赫赫军威。[s:15]

秦兵马俑一号坑的已发掘部分只相当于整个坑的约1/3, [s:44] 里面是以轻重步兵和战车为主体,战车和步兵组成长方形编队的庞大军阵。军阵主体面向东,在南、北、西边廊各有一排担任护翼和后卫士兵面向外。从着装和俑周围发现的物品可以判断兵种,比如最前方的三排轻步兵中有不少弓弩兵,在当时很可能担当着前锋的任务。[s:15]
二号坑有弩兵阵、骑兵阵、车兵阵和车步混合阵,四个小阵彼此独立又互相关联,阵中有阵、彼此呼应,能够演化为适应多种条件下的攻守具备的战术队形,很多学者都研究这一灵活迅猛的阵法,认为这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雁行阵”或“疏阵”。[s:15]
三号坑似乎是模拟当年的军幕(指挥部),但很奇怪的是里面却并没有高级将官俑出现。[s:16]
据说秦俑的身份地位可以从三个地方区分出来——发式冠帽的样式、[s:9] 甲片的大小(越小的地位越高),[s:9] 鞋子脚趾部分的高度。[s:9]
下面开始举例说明~~~~~~~~~~~~ [s:32]
著名的跪射俑, [s:9] 头上梳圆形发髻,没有冠,甲衣上的甲片也比较大。这是在二号坑的阵心出土的,因为最矮(毕竟是蹲着的嘛),所以上方的塌陷对这种俑影响比较小,于是这尊跪射俑就成为了兵马俑中唯一一个完好无损的兵马俑。哈哈~~~~~~~~~果然是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人扛着呀~~~~~~~~[s:78]
立射俑, [s:9] 充满蓄势待发的感觉~~~~~~~~~~~ [s:23]
骑兵俑和马俑, [s:9] 传说秦的祖先就以善养马闻名,机动能力较强的骑兵是秦军的重要力量,秦的骑兵挑选非常严格,要求40岁以下、身高1.73米以上,所以骑兵俑的高度都差不多。注意看,骑兵俑牵的马没有马镫 [s:44] ——据说马镫是在南北朝时期才在中国出现的——可想而知当年那些骑着马冲锋陷阵的士兵需要具备多么高超的骑术。 [s:53]
中级军官俑, [s:9] 头戴双版长冠,甲片比较小,鞋子尖比较高~~~~~~~~~据说可能是侯。[s:23]
高级军官俑也就是常说的将军俑啦, [s:9] 头戴系有冠带的鹖冠(大概是因为顶部有双鹖而得名的),脚上是方口齐头翘尖履,身上穿着甲片细密的鱼鳞甲,鞋子尖翘得高高的(据说“趾高气扬”就是这么来的)。看看他的表情,是不是有种得意洋洋的感觉呢~~~~~~~~~~~    [s:11]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进入圣域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3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深夜开会表示深切的同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人~~~~~~~~5555555~~~~~~~~~~~我昨天回到家都晚上12点多了……还要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拼命祈祷一定不要遇上什么事情呀 [s:19]  [s:19]  [s:19]  [s: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3 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兵馬俑果然排得好整齊
真壯觀

女生在晚上騎車.........還好你沒怎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3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果然是赫赫军威呀~~~~~~
气势庞大,千姿百态啊~~~~~~
最后一张横躺的俑像真是安详俊美啊~~~~~
PS:米事就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3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估计那会儿连贼都去睡觉了吧…… [s:37]  [s:37]
如果顺利的话,明天会来更新的~~~~~~[s:32]  [s:32]
明天早班……555555,懒觉泡汤了呀~~~~~~[s:19]  [s:19]  [s:19] 马上就得去睡了,多谢各位大人关心~~~~~~~~晚安  [s:59]  [s:59]  [s:5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3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些照片,好象又进了历史课了。。
不过这个比印刷的清晰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3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聽說開放的只有幾個坑..................... [s:1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3 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哗  壮观啊 [s:19]  [s:19]  [s:19]
想想  如果这些是沉睡中的圣衣  或者冥衣    会怎么样啊 [s: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进入圣域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4S ( 苏ICP备12080535 )

GMT+8, 2025-7-12 14:16 , Processed in 0.085721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