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S

 找回密码
 进入圣域
楼主: Dlyan

提问,沙加拿的是什么武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方叫零节棍  中国叫 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小时候看的国语版好像翻作“零节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車田將這個武器稱為トンファーTongfar
Tongfar到底是哪一種的語言呢
不像普通話, 還是廣東話,還是泰語?(以前去泰國時,有看過拿這種武器的人,進行武術表演)
還是沖繩語?
http://ja.wikipedia.org/wiki/%E3 ... 5%E3%82%A1%E3%83%BC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护手棍的祖先 [s:10]   ——   拐 [s: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2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楼好强哦。那里找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好象也叫梅花刺吧,好多防暴特警配备过这种武器,能守能攻 [s: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冰河在海皇篇用来打柱子的也是拐


拐了拐了,卖了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拐啦
仅此而已
知道的不多
[s:2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拐哈,耍起来很帅气的 [s:10]  [s:10]  [s: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问题问赵本山大叔,他最清楚了 [s:1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Dlyan2007-01-22 13:18发表的“”:
能不能详细介绍?拐。。倒第一次听说|||||||、
剑是被称为“百兵之君”,也是四大名器之一
方戟有“百兵之魁”之名
棍为“百兵之主”,也是四大名器之一
刀乃百兵之胆
枪被李世民封过"百兵之王",棍是"百兵之母"
鞭乃"脱困之兵"
十八般兵刃,泛指多种武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如《古今杂剧》所收《敬德不服老》中就有“他十八般武艺都学就,六韬书看的来滑熟”的唱词。《水浒传》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艺?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并戈、戟、牌、棒与枪、扒。”指的均是兵器。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五》:“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枪、四刀、五剑、六矛、七盾、八斧、九钺、十戟、十一鞭、十二锏、十三槁、十四殳、十五叉、十六把头、十七棉绳套索、十八白打。”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1)指“刀、枪、剑、(钅党)、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钅党)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钅党)、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3)中不列远射兵器的弓矢和防御武器的牌或藤牌,是近代练武者不善习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十八般兵刃——刀

------------------------------------------------------------------------

在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许多为人传诵的英雄都与刀紧密相关。刀似乎成了文学家笔下的魔物,它既连累许多好汉背时落难、妻离子散,又为众多英雄添色增光。《粱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说的是青面兽杨志在汴京谋官未成,又身无分文,只好把祖传能“砍铜剁铁”的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在天汉州桥遇上京城有名的无赖“无毛大虫”牛二,于是围绕着这宝刀展开了一场扣人心弦的较量,结果杀死了那个无赖,宝刀辉煌地战胜了它的挑战者。再如《三国演义》所颂扬的蜀汉大将关云长,自桃园结义时打造了重82公斤的青龙偃月刀,跃马挥刀,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叱咤风云。那么,在我国历史上,战刀究竟是怎样一副面目呢?刀作为兵器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青铜器时代,在战斗中用作护体防身和进行一些简单的格斗。进入西周以后,被更利于作战的青铜剑所替代。在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那动荡战乱的七年里,骑兵日益成为战斗中举足轻重的兵种,原来以击刺为主的剑已不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西汉时出现了柄端呈环形的铁质长刀,刀身一侧开刃,另一侧是厚实的刀脊,既利于尖劈,又不易折断。到了三国时期刀已成为军队中普遍装备的短柄格斗兵器具。人们更加注重钢刀的质量,精益求精。到了两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骑兵继续装备钢刀,步兵的标准装备除了环柄长刀还有长盾,保持着汉刀的形制,还把刀环作成各种鸟兽形号称“大夏龙雀”。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由仁宗赵桢亲自核定,曾公亮、丁度等撰写的《武经总要》,它是中国古代兵器的百科全书,其中第13卷《器图》记载,当时的刀有手刀、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及笔刀8种。清代的军刀也有长柄大刀和短柄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西方势力侵入中国,清朝覆灭后西式长短枪普及开来,但与此同时仍有不少中国军队配备大刀。扩日战争时期,在长城沿线抗击日冠的二十九军就是用大刀砍杀侵略者,从而以“大刀片”闻名中外。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大刀成了鼓舞亿万人民奋抵外辱的号角:“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国爱国的同胞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这令人振奋的歌声,传遍长城内外,使敌人闻风丧胆。在今天的现代化战争中,显然已不能与导弹、坦克对阵,但是它却又活跃在另一舞台上。在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体育项目——武术中,作为传统的十八般兵器中的一员,刀仍保留着有它不可替代的度位。当我们展臂挥刀、龙腾虎跃时,当不会忘记刀所走过的辉煌历程吧!

十八般兵刃——斧

------------------------------------------------------------------------

“程咬金的三板斧”是中国民间流传颇广的俗语。在文学作品中,程咬金性情暴躁。他手使一柄宣花大斧,劫皇纲、三斧定瓦岗,当了混世魔王。但这只是小说家言,其实,历史上的程咬金既不鲁莽,也不用斧。史书记载,程咬金又名知节,“少骁勇,善用马梢(一种长柄矛)。”是隋末农民起义的骁将之一。尽管文学著作和历史上大相径庭,但斧钺的确是我国古代战争中的兵器之一,其名又叫扬、刘、鈇、戚。斧,最早是作生产工具和狞猎工具使用的。人们先将石块打击碰砧,制成石斧,后来和弓箭一样成为战争的武器。到了汉代,斧钺多用钢铁锻造,在军队中使用。《武经总要》一书中收录了数种斧的形制,并绘有图画。

八般兵刃——枪

------------------------------------------------------------------------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豪壮的《保卫黄河》的歌声,将我们引回到中华民族浴血抗战的艰苦岁月里,长矛——习称“红缨枪”、“梭镖”确是一件有效武器。矛(枪)是中国古代历史最为长久的品种之一。据《武经总要》所载,枪有九种名目,分别为双勾枪、单勾枪、环子枪、素木枪、鵶颈枪、锥枪、梭枪、槌枪和大宁笔枪。共同的特点是安有长的木杆,上端安刃,下端装鐏,直到明清时期火器较普遍装备军队发后,枪仍然是军中常备的格斗兵器之一。在《清会典图、武备》中所收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定的枪式就达成16种,如雁翎枪、虎牙枪等。雁翎枪刃长约定俗成6厘米,全长约2.3米;虎牙枪刃长约定俗成2厘米,全长约2.91米。这两种枪直到19世纪中叶才从正规军队中淘汰。   

直到本世纪30——40年代仍是广大群民众用以抗击中外敌人的兵器。也正是从那时以后,矛枪就主要作为武术演练的主要器械了。武术器械用枪,多用韧性较强的白蜡杆制作枪柄,演练时既柔且刚,表现出步稳枪颤的特点。据目前有关武术器械的规范,枪的尺度至少要与表演者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底到指端的长度相同,枪的击法,以拦、拿、扎为主,要求扎出平直。此外,枪法还有圈枪、穿梭枪、劈枪、崩枪、挑枪、拨枪、带枪、拉枪、架枪、扑枪、点枪等。

少林长枪1、高四平枪势2、中四平枪势3、低四平枪势4、青龙献爪枪势  5、磨旗枪势6、活棚对进枪势7、活棚退枪势8、死掤对枪势9、翻身掤退枪势10、勾枪势11、抱琵琶枪势12、地蛇枪势    13、铁牛耕地枪势14、提枪势15、尽头枪势(又名美人认针)  16、悬脚枪势17、诈败枪势18、鹞子扑鹌鹑枪势。

十八般兵刃——炮

-----------------------------------------------------------------------

中国象棋中,红黑双方均有两个“炮”。对弈时,此二子颇具威力,当头炮、卧底炮,每每出奇制胜。但值得注意的是“炮”的走法很特别,它可以在棋盘上前后左右,通行无阻,但吃子时,必须中间隔着一个棋子,令人费解。据说,现在通行的中国象棋定形于宋代,“砲”子,就是当时的抛石器械的象征。“砲”有一个用粗大的坚木做成的砲架,砲架上安上一个可以转动的横轴,再在横轴上因定一根或几根长长的绑缚在一起的木杆,这是砲的主要部份,称砲梢。砲梢一端连一个皮窝,另一端拴系数条砲索。施放时,先定好砲的方向,把石弹放置在皮窝内。然后每一二人持握一条砲索,一声令下,众人猛拽砲索,带动砲梢运动,把砲梢另一端的皮窝中的石弹,利用杠杆原理抛出,沿抛物线形式飞向目标,后来人们又用砲抛掷火药制成的火球和炸药,其威力就更大了。历史发展到了今天,现代攻击型重武器早已使用火箭炮、穿甲弹,乃至核武器、导弹,很难想象历史上曾有过用机械力、杠杆的原理抛掷石弹杀伤敌人时代,但它确实存在过,像划破黑夜晴空的流星,虽然最终悄然而逝,但也曾放过璀灿的光芒。

十八般兵刃——剑

------------------------------------------------------------------------

在我国古代,特别是战国、秦汉战争史中,剑是步骑兵的重要武器。一些铸造精良的利剑深得帝王诸侯珍爱,故以“宝剑”称之。相传楚有龙泉,秦有太阿、工市,吴有干将、莫邪、属镂,越有纯钩、湛卢、豪曹、鱼肠、巨阙;剑作为一种实战武器,到了西汉,无论质量还是功能都达到了高峰,随即逐渐衰落,但并未消亡,统治阶级把它佩带于身,以别品秩高下;道家用它作法器,侠士凭三尺龙泉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剑自产生至今,已经历了三千多年,人们不断总结研究,创立了运剑之术。春秋时期,《越女剑》是对所阐述的理论是对当时剑术的总结。汉代著有《剑道》38篇,三国以后,剑退出了实战,遂渐由技击兵器演化为人们强身健体的器械,剑术也慢慢形成许多门户派别,各有所长,瑞彩纷呈,太极剑、武当剑、醉剑……在我们今天的武术宝库中,各占一席之地,仍是民族体育的重要比赛项目之一。

干将、莫邪铸剑的传说在春秋吴越战争时期,吴国苦无适用的兵器,恰巧越国上了3柄宝剑,深得吴王阖闾喜爱,于是就派人命吴国的铸剑大师干将铸剑。干将从五大名山采来铁精,又从天地四方收集了金英。然后选天时,取地利,等待阴阳和畅、日月同辉之时,方开炉铸剑。正当成功在望之际,不料气温突然下降,至使金铁之精不能融化。莫邪于是翦下头发,截断指甲投入炉中,并指挥三百名童男童女合力齐心,装好煤炭,鼓起风箱。终于金铁之精熔化了,宝剑铸成了。一柄身有龟甲纹,他们称其为阳剑,起名为干将;另一柄剑身起漫理纹,他们叫它为阴剑,起名为莫邪。干将把阳剑藏起来,只把阴剑献给了吴王。事情至此还没有最后结束,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等书中,则以传奇的手法记载了干将铸剑以后的故事,只是把干将为吴王铸剑改作为楚王铸剑了。当初宝剑铸志之时,莫邪已怀孕临盆。干将对妻子讲:“我这次去献剑,凶多吉少,大王会杀我。你若生男孩,让他用剑给我报仇。”干将走后,莫邪果生了个男孩,起名赤比。赤比长大后,日夜思念杀楚王为父报仇雪恨。再说楚王自从杀了干将以后,日夜不安。一天夜里,梦见一个男孩要来报仇,悬赏千金捉拿此人。赤比只好逃进了深山避难。一边走,一边悲切地唱歌。恰逢一个外乡客走来,问:“你这么年轻,有什么伤心事,这么悲伤?”赤比答道:“我是干将、莫邪之子。楚王杀死了我父亲,我要报仇。”客人讲:“要报仇并不难,你把头和宝剑交给我,我替你报仇如何?”赤比豪不迟疑,拔剑自刎,两手捧着头和宝剑,交给客人。死后身体立而不倒。客人说:“我一定不辜负你的愿望。”赤比的尸体这才仆倒在地。客人带着赤比的头去见楚王,楚王大喜。客人说:“这是勇士的头颅,应当放到汤镬里烹煮,才能永除后患。”楚王按客人的话去做。过了三天三夜,那颗人头还煮不烂,突然,人头从汤镬中跳了出来,对楚王怒目而视。楚王来到汤镬旁,探头观望。客人挥剑向楚王的脖颈一抹,楚王的头颅随之落在镬中,两颗人头在汤镬中追逐厮打起来。客人也挥剑砍掉自已的头颅,落入汤镬。七天后,三颗人头全都煮烂,不能分瓣为谁。楚人只好将头骨分三处埋葬,造了三座墓,统称为三王坟。

十八般兵刃——戟

------------------------------------------------------------------------

“吕布射戟”是三国时期颇具戏剧性的历史事件。三国时期的戟,都是钢铁制造的,戟体较长,前锋是两侧带刃的尖刺,由于有侧刃,所以除了向前扎刺外还可以横斫。在锋刺的一侧,横伸出一支向前弧曲的旁刺,称为戟支,即“小支”。因此,这种兵器兼有刺、挑、叉、钩、斫等多种功能,具有较强的杀伤力,在三国时期步卒和骑兵都以它作为主要的格斗兵器。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明确记有用戟战斗的事例出现于前七一二年。本世纪30年代,河南发现的青铜戟,近年河北藁城的发现,又把戟的出现提到了商代。值得注意的是到了北宋早已在战场上绝迹,已见不到这种武器,但是却有一种异形兵器称为“戟刀”,它有锋利的前锋,在一侧有一个月牙状的弧曲刀刃。正是在戟刀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与古戟的形状性能完全不同的兵器,那就是后世所称的所谓“方天画戟”。至明清,戟成为武术演练的器械以后,所采用的都是所谓“方天画戟”的形制,但有的在戟刺一侧设月牙状刃,有的在两侧都设有月牙状刃,有人将一侧有刃的称为“青龙戟”,两侧有刃的称为“方天戟”。这类方天戟可安长柄也可装短柄,装短柄的演练时双手各持一戟,是为双戟。由于戟的制有单双、长短之分,练法也各有特色,但主要有剁、刺、探、片、压、带、勾、拦、钻、挂等。

十八般兵刃——鞭和锏

------------------------------------------------------------------------

鞭和锏,都是中国古代以钢铁制作的手握短柄兵器,与刀剑不同,它们不是用锋刃去刺斩敌人,而是以砸击伤敌,因此它本身质坚体重。同时这两种兵器也与刀矛不同,并不是大量装备军队的常用兵器,常常是一些勇将喜用之物。《武经总要》中的铁鞭较粗,越向前越细,鞭端近尖锥状。鞭体与握手的短柄之间,有类似刀剑的卫手,但较小,仅比鞭体的直径略粗。这种鞭的尺寸、大小长短和重量随使鞭人的力量强弱选择,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是少数人使用的特殊兵器。在《武艺经总要》中还有一种形状更特殊的鞭类兵器,称为“连珠双铁鞭”,在一个不长的铁棒顶端,装有套环,套环上装有一节铁链,链端又联装一节短棒,短棒再装套环,又联装第二节短棒,使用时可挥舞链装的两节铁棒砸击敌人,也是颇为厉害的兵器。在今天的武术器械中,鞭和锏都各占有一席之地。鞭仍多为竹节形状,击法有捋、崩、砸、挂、挑、截、封、闭、架、挡、摔、掉、点、扫等。锏有双、单之分,一般以演练双锏的为多。练时要求猛、快。击法有上磨、下扫、中截、直劈等24法。此外器械中还有一种多节的软鞭,常是九节鞭,不用时可以围于腰际,有人把它们与兵器中的鞭混为一类,其实它是与古代铁鞭根本无关的另一种杂兵器。

十八般兵刃——棒

------------------------------------------------------------------------

说起棍棒,自然会想到《西游记》中的齐天大圣孙悟空,他凭一条金箍铁棒,七十二变化,入地狱,上九天,十万天兵肝胆惊。后来保唐僧西天取经,一路捉怪降妖,终成正果。我国古代,棍棒的名称很多,叫作杖、杵、梃、棒、棍、等。《武经总要》记载,棍棒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杆棒,(图)。为了加强杀伤力,在棍棒的端头加附各种坚利之物,就形成不同形制的棒。狼牙棒是宋代军队中常用的兵器。棍棒传至今天,仍是我们民族体育的瑰宝。在器械的技击比赛中,棍术讲求劈、崩、抡、扫、缠、点、拨、拦、挑、撩、挂。以凌厉的杀法招式,逐渐演化成了一套套强身健体的棍术套路。少林棍术——一套38式,主要招式有前后压棍、前后风扫荷叶、舞花棍、扫棍等。同属深沉刚猛棍路的“武松打虎棍”如苍龙击水,“大鹏展翅”、“铁牛犁地”、“乌龙翻江”、“旋风扫叶”等32式,大开大合,步法迅速。猴棍——“行者棍”则灵巧精绝模仿猿猴的动作惟妙惟肖。醉棍——又是另一种神韵,憨姿醉态,拙中藏巧。

十八般兵刃——铠甲

------------------------------------------------------------------------

在种类繁多的兵器中,有一类兵器的用途恰好与其它兵器相反,它不能刺击劈射,杀伤敌人,却可以防止敌人对自己的杀伤,这就是防护装具——甲胄。它虽不能消灭敌人,但战争中却必不可少,因为它起到了保护自己的作用。如果战士在战斗中很快就被敌人消灭,那么杀伤敌人也就无从谈起。正因为如此,甲胄在原始社会到现今演化成避弹衣一类,在军警防护方面始终有着极重要的地位。《金汤十二筹》一书中详细叙述了它的制法:用七斤棉花,缝制为夹袄并横直遂行缝紧,之后经水浸、踹实、晒干即可。它能有效抵御早期火枪弹丸的伤害。明清军队中装备的铁甲中比较流行的是一种锁子甲,是由金属环相互套扣,形如连锁,整体又相当轻软紧密,有较强的防护能力。由于新枪炮的普及,旧式铁甲已无法防御枪弹和炮弹的袭击。甲胄终于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成为博物馆收藏的对象。但是随着生产力和现代战争的发展,新的“甲胄”又出现了,这就是钢盔和尼龙避弹衣。同时在武术比赛中,散打选手要穿戴护具,头戴护面具,胸、裆、腿等部位都有护具,也可算是“甲胄”的孑遣吧。

十八般兵刃——锤

------------------------------------------------------------------------

现代的人们,对于“骨朵”这一名词,大家都会感到生疏,难解其意,但说起锤来,大家就知道是古代的一种兵器。锤的使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应该起源于原始人追赶野兽,敲砸果核的短木棒,而当这种木棒作为武器使用时,前端粗壮呈棒槌形的比起普通的木棒来肯定更为顺手。正因为如此,以后又出现了在木棒前端装上石质或铜质棍棒头的作法。自从《武经总要》记述了骨朵这一武器,这一名称就从那时起一直流传至今。锤,作为一种武术器械套路演练一直在民间流传。京剧《八大锤》所表现的岳云等四小将挥舞双锤击金兵的故事大家更是深入人心,津津乐道。

十八般兵刃——戈

------------------------------------------------------------------------

戈——是我国最古老的兵器之一,在先秦时代也是最重要的兵器之一。大约在距今四千年前,它就已经问世了。尽管它在汉代被其它兵器取代,但是它作为中国古代早期重要的兵器,其名称和形象在处于初创时期的汉字中却大量地保存下来,许多与军事、战争、杀伐、兵器相关的汉字,都少不不了有戈字做组成部份。于是在古书中,进攻性武器“戈”和防御性武器“干”(盾牌)的合称——干戈,成为武器的泛称,而“大动干戈”一词就是战争的同意词了。戈的出现可以说比汉字的发明还要早。目前所能见到最早的青铜戈,是在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中发现出土的两件铜戈,已经具备了这种我国所独有的古代兵器的基本特点,前有“援”,后有“内”,可以横安于长杆之上,援前有尖锋,上下有刃。使用起来可以用尖锋来啄击,也可以用两刃来推、拉(钩)。其中一件的形态还比较原始,外形粗略看去似乎像一把镰刀,但这就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铜戈了。据考古学家测定,已有三千五百年的历史。战国时代真是一个“兵戈乱浮云”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戈作为主要武器已发展到它的极盛时期。不但铸造精美、纹饰华丽,而且还有用黄金来错嵌纹饰的。戈在战国时期发展到了顶峰,但这也意味着它开始衰落,以至逐步被淘汰。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古老的武器,被逐渐淡忘,唯有由戈字构成的有关战争的文字、言词还在千古流传。

十八般兵刃——火铳

------------------------------------------------------------------------

从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的近四百年间,中国大陆,特别是中国北部大地上,到处刀光剑影,响彻战鼓号角。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人们争相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消灭对手的武器上,中国的兵器便实现了革新和发展,出现了具有现代枪械意义雏形的新兵器——火铳。火铳的出现,主要是火药的发明和使用。火药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爆炸物,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而且被认为是人类历史所起最大的发明。将火药用于兵器具的制造并投入实际战争,在我国也约开始于唐代。与火炮出现的同时,还出现了原始的管形火药火器——火枪。这些火枪都是以竹管或纸管做检筒,里面充填火药,作战时点燃筒内火药,喷出火烧伤迎来格斗的敌军。其中威力最大的突火枪,以大竹筒制作,里面装满火药,并安有“子窠”(最早的子弹)。战斗中点燃火药,先喷射火焰,在火焰喷尽之后,“子窠”随即发射出来,并发出像炮一样的隆隆声响。从突火枪的发射过程可知,它已具备了管形射击火器的三个要素:一是枪筒,二是火药,三是子窠。突火枪的创制,历来受到各国火器史研究者的重视,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运用射击原理发射弹丸的管形射击火器。当这种用竹筒制造的管形火器改用金属制造以后,就出现了一个从“金”字旁的新字来称呼它,但发音还近似“筒”的音,这就是“铳”字。火铳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中国古代兵器的一次突飞猛进的革命。实际上正是后代枪械的最初形态。总之,火铳是我国在元代延生的一种新式武器,是现代枪械的原始形态和前身,在当时世界兵器领域内和于绝对的领先地位。15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的火枪、火炮得到较快的发展,而中国的火药兵器却因长期陷于发展迟缓状态的中国封建经济,以及统治阶级的禁海锁国政策,没有在自己的故乡引起革命的变革。而当它传到欧洲时,资本主义新型生产关系的兴起,却使它发挥了革命的作用。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的胜利,更促进了枪炮的改进和发展。到了明代中期,发明了火铳的中国不得不从外国舶来品中汲取养分,仿制了比火铳先进的“佛狼机”和“红夷炮”,以及单兵使用的鸟铳等,并制造了威力较大口径的火炮。使中国火器的制造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十八般兵刃——弩

------------------------------------------------------------------------

弩是在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远射武器,是搭箭引弓,蓄劲突发比弓更先进的武器。结构上增加了弓臂和机括。它的优越性在于,其一可以加大张力,射程更远。其二可以延长瞄准时间,命中率更高。还可以事先把弩弓拉开,等待时机多弩同时发射,使敌人措不及防。但与弓相比张弓慢,灵活性差,特别是对付骑兵,必须讲究阵法,方能克敌制胜。《孙膑兵法》所列阵法中多次使用弩,成功地将应用于实战,大败魏军,部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马陵之战。根据弩的特点,它最适合步兵的使用,成了传统的驷马战车的克星。一般士卒使用的弩有黑漆弩,黄桦梢弩、白桦弩和黄桦弩等强弩,也有臂张的跳蹬弩和木弩。还制造了绞车弩,威力也更大了。还有一个分支,那部是连发弩。宋代后期,人们开始把火药应用到了兵器具上,于是出现了用火药发射的热兵器。明清后期,在军队装备中部再难见到弩了。但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弩仍用于狩猎,射弩仍是这些民族的传统节目。到了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弩的结构更为科学化,已被奥运会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十八般兵刃——盾

------------------------------------------------------------------------

盾,也叫干。在我国古代,作为一种防身卫体的兵器,可以用来遮蔽飞蝗箭雨,近战肉搏时,士兵一手挥舞刀剑砍杀敌人,一手持盾护卫自身。我国最早用盾的历史,或可上溯到五帝治世的时代。战争把各种武器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盾也和其它兵器一样,经历了战火的锤炼,虽然仍用木板、生漆、皮革做原料,但形制变化较大。汉代武士还有使用过一种铁盾。清代的盾没有特殊品类,士兵常用虎头盾牌,长方形,木质髹漆,绘虎头纹,盾上部形如燕尾,这种藤牌用多年生长的藤条纺织而成,外髹油漆,圆圈的,中央突鼓,像一顶斗笠,又像一枚荷叶。盾背面有套索,或套于手臂,或用手持握,都很便利。藤牌轻便坚韧,又极富有弹性,刀砍不入,枪扎不透,还能抵御枪铳发射出的弹丸,非常实用。致命的弱点是最怕火攻。因无法抵御近现代火器的进攻,从战斗部队中退役了,但至今仍在国家安全部门的防暴部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英武的武警战士手中,玻璃钢盾牌,熠熠生辉。在传统武术比赛中,“枪盾对练”,“单刀、盾进枪”等是技术比赛项目之一。

十八般兵刃——殳

------------------------------------------------------------------------

“殳”这个字,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不被使用,可能不少人已经不认识它了。如果查一下字典,部可以知道,原来它还是一种古代兵器的名称。殳是一种长柄的用于击打的武器,它的前身就是棍棒。但区别在于殳在长柄的前端有金属制的“殳首”,有的下端还有金属的“鐏”。殳作为一种击打武器,比起戈、予、戟来杀伤力要略差一些,在战争中的使用也要略少一些。从古代文献和殳的实物发现,殳的仪卫作用甚至比其实战的用途更大一些。唐代以后的棒、棍等都是殳的演进。武术器械棍也同殳有着渊源关系。

十八般兵刃——弓

------------------------------------------------------------------------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狩猎战斗中,弓箭它一出现,就显视出了石斧、木棒无法比似的优越性,可以击中远处目标。恩格斯对弓箭的发明极为称赞,认为:“弓箭对于蒙昧时代,正如铁剑对于野蛮时代和火箭对于文明时代一样,乃是决定性的武器。”我国的古书记载,弓箭是羿发明的,也有说发明者是挥、倕或逢蒙,但都与史实不符。弓箭的历史远比这些人所处的时代要早。古人“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做成简单的弓箭。以后又在木箭头上嵌入锋利的石镞、骨镞(箭头),在箭杆的尾端装上鸟羽。这样,稳定性更强了,杀伤力更大了。我们的祖先凭借观察箭等简陋而原始的工具,攫取食物,抵御猛兽的侵害,与大自然扩争,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唐尧时代的英雄羿就曾彤弓、素矢射落了九个太阳,得到了万民的称颂,被称为英雄汉代的弓是用斤来计算的,一张硬弓张力往往达斤,只有力大身强的人才能开得。唐氏逐渐制造出适应不同兵种需要,性能不同的弓箭。长弓用桑柘木制成,比较大,适合步兵使用;角弓用筋角制成,尺寸较小,便于骑兵在于马上使用。

箭也有四种:称竹箭、木箭、兵箭、弩箭。在我国的历史上,出过许多出神入化的神箭手。春秋战国五霸争雄时,楚国出过一个叫养田基的神箭手,箭法精绝,站在一百步外,可以射落柳叶,箭不虚发。“百步穿杨”的典故即出于此。自火器特别是枪炮问世以后,弓箭作为实战武器逐渐退伍了。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它,而把射箭作为习武健身和竞技体育项目保存下来。体育健儿们精湛射技淀积着我们祖先的勇武与智慧,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历代神箭手的勃勃英姿。由柳洪平创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竟然米有“护手杖”这个东西…………

[s:38]  [s: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拐啊......也是手握拐把,拐身紧贴着手臂使用的.属于我国的兵器,位列十八种兵器之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这个东西与沙加的气质不太称
[s:3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拐,攻守兼备的上乘兵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3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3楼的是 正解
古以有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绝对是拐!!!
我小时候经常看我姥爷舞拐的。他老人家小时候学过武术!那个拐长得就和沙加拿的类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应该是拐........ [s: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boen68202007-01-22 13:20发表的“”:
应该是拐棍,十八般兵器的一种
幻想水浒2的主人公也用这个兵器,不过,人家取名叫:天无双 [s: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ydxbjl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1-24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进入圣域

本版积分规则

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4S ( 苏ICP备12080535 )

GMT+8, 2024-5-19 12:31 , Processed in 0.138322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