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
引用第17楼nomorecities于2007-11-18 18:08发表的: 总之,我比较赞同的一种说法是,2老目前出手太少,很难和其他黄金比实力。可能最好的就是童虎和辉火打得不相上下的那一次吧,如果这样看,童虎和史昂(毕竟车田的设定是2人实力相当)都是实力平常的黄金,不强也不弱。 但我想以后2老肯定会有很多表现机会的,只是漫画没有画完之前,讨论实力还为时太早。
使用道具 举报
慰灵战士
钢铁圣斗士
引用第21楼凌先生于2007-11-18 18:39发表的: 个人认为,如果LC的‘童史二人组’和ND中的实力相当的话,那么这两个人的确不是很强(ND中被维梅尔玩弄于股掌之间)……
黄金圣斗士实习生
引用第23楼nomorecities于2007-11-18 19:15发表的: 不过我觉得目前出场的黄金中,实力较强的还是处女和射手。 处女是那个时代唯一领悟第8感的人,其实力得到了金牛、长老的一致肯定。 射手能够在冥王结界的重压下站起来,证明其实力也很不俗。而且他的灵魂被死睡封住,证明死睡对他还是比较顾忌的。 当然其他人也都有很不错的表现,LC中黄金应该无弱者。
一等白银圣斗士
神之盾牌
引用第16楼nomorecities于2007-11-18 18:04发表的: 不认同这种说法。受了重伤不一定绝招的威力就会减弱吧。 比如说雅柏菲卡全身的骨头都被折断了,按你这种说法,他最后的白玫瑰应该很弱吧?但事实是雅柏菲卡前期几乎没有对米洛斯造成多大的伤害,最后一击才真正重伤了米洛斯。 又如老牛对辉火,老牛被辉火打成重伤后,他发出的泰坦新星威力就弱了么?这招才是真正打败辉火的吧。 例子太多了,总之受伤绝招就减弱是不对的,很有可能由于是最后一击所以威力大增呢。当然这也是没有证据的,所以我倾向于认为招式的威力是由当时的小宇宙决定的,和受不受伤无关。
引用第14楼感觉刹那-X于2007-11-18 17:57发表的: 我本人是倾向于水晶可以抵挡傀儡线。因为水晶本身就是由念力与小宇宙燃烧所形成的。而水晶的特制就是对于非物理性招数有着强大的防御。同样傀儡线是念力以线的形式输送于点的控制,应该穿越不过水晶. 雅柏当时也只是通过弄断自身骨头的情况下摆脱傀儡线对于手臂的控制。 傀儡线是用于精密的控制,就像是木偶被线控制一样。史昂倒而雅柏没倒应该是米挪司不同方法控制或者说是玩弄的结果.
引用第29楼圣域的持剑者于2007-11-18 19:49发表的: 我觉得水晶墙是无法挡住傀儡线的,傀儡线应该是由米诺斯的小宇宙构成的一种类似与线的看不见的物质,只要米诺斯的小宇宙可以到达对方的身上,就可发出傀儡线,而水晶墙的主要防御功能是对具体的攻击起到作用,无论是物理还是非物理,我个人认为水晶墙无法防御对方的小宇宙,小宇宙并不具有攻击作用,就想自然当中的风,雨等一样,难道水晶墙也可以防止这些吗?当然是不能的,所以,水晶墙是无法防御小宇宙的,然而傀儡线正好是由于米诺斯自身的小宇宙所构成,所以,水晶墙不可能防御傀儡线 [s:9]
引用第30楼感觉刹那-X于2007-11-18 20:06发表的: 呵呵,探讨下.首先傀儡线是一种招数。任何招数的基本都是由小宇宙燃烧所形成的.小宇宙到达对方的身上?不懂这个意思。小宇宙不是物质也不是气体,怎么能叨叨别人的身上?。好象在漫画中没有小宇宙直接杀死对方的情景把。要不然黄金也不要有招数了,直接释放小宇宙就能把别人给弄死了,呵呵。 .......
引用第13楼nomorecities于2007-11-18 17:54发表的: 傀儡线刚被打断的时候人不都是掉下来的么?就像傀儡线刚被一辉打断的时候,加隆还不是倒在了地上。只要后来还能站着继续战斗就证明没被重创。 还有,其实史昂和米洛斯没有真正交战过。毕竟米洛斯抢先出手,史昂还没有来得及反击,雅柏菲卡就来了。这次交手不完整,不能用为2人实力比较的依据。就好像辉火和老牛交手,2人轮流占了上风,不到最后,每人敢说谁更强。总不能看到刚开始辉火被巨型号角打飞了,就说老牛强,随后老牛被辉火压制,就说辉火强吧。
黄金圣斗士
圣域士兵
青铜圣斗士
引用第6楼圣域的持剑者于2007-11-18 16:49发表的: 童虎和史昂到现在打败过的冥斗士有几位啊???与实力强的冥斗士对战过吗??? 现在讨论两人的实力是不是还有点早,而且黄金是注定要死10个,我们只能这样认为,凡事有生命危险的战斗,手代都在刻意的回避让童虎和史昂参战 [s:9]
二等白银圣斗士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广告合作|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A4S ( 苏ICP备12080535 )
GMT+8, 2025-7-5 16:01 , Processed in 0.139298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